黄 晞 建
【内容提要】本文从“行政不相容”理论入手,研究相互制约的“不相容职务”人事廉政制度建设,重点探究干部权力适用与制约的问题,意在提高廉政建设行政执行力的建立“不相容”工作体制和机制及其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定位为“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水火不相容”这个词来表述党的性质与腐败关系的对立,十分深刻而又形象比喻。依据“行政不相容”理论,研究“不相容职务”人事廉政制度建设,着力建立与提高廉政建设行政执行力相适应的“不相容”工作体制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十分关注不相容职能与岗位的问题
我国各地方政府部门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不相容岗位问题,有的地方问题还十分严重。2006-2007年,据公开资料显示就中央部门自查涉及职务违法、违纪经济问题的资金总量高达近百亿元。按这样比例推理,全国各地涉及职务违法、违纪经济问题的资金总量不会低于近千个亿。
究其原因:一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有很多政策需要研究,很多市场经济规律性的东西还没有被人们完全掌握,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有资产的数额比较大,“官办主义”的思想有机可乘;二是由于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加之法制不够健全,“双轨制”的体制存在左右两边有利可图的空隙,就容易导致违法违纪现象和腐败问题,就容易出现“权力市场化”的问题。
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微观世界的行政机关职能、职务体制、机制上的漏洞,造成的经济犯罪和侵犯公民权益的问题,以至成万成亿的资金能够最终在一些人的手中,任其自由自在的挥霍,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机关职能、职务不相容问题被忽略,“一人独占,无限权力”运动员、裁判员兼职于一身,造成“有机构、没有保证;有人员、没有制约”;“讲效率、不讲程序;讲检查、却提供方便”的“空虚廉政体制”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的“不相容”问题提示了我们廉政建设上的拓展性思考。其实,那些危害巨大的,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干部公权腐败问题,就在于他们一人“包打天下”,权力高度集中与无制约性,造成廉政建设行政执行力差的严重后果。
行政不相容职能职务的定义
一、“行政职能职务不相容”的逻辑关系。不相容在形式逻辑上称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如果两个行政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如:“财政收支行为”(A)和“财政审计行为”(B)这两个行政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财政管理行为”(C)的外延。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反映了以A、B问题,还不能代表其他“财政管理行为”C的全部。
二、“行政职能职务不相容”的内涵。行政不相容关系的内涵是指两个行政概念的本质属性没有任何重合的关系。行政不相容内涵关系也可以称为行政权力的内涵矛盾关系或内涵反对关系。那么,根据行政不相容关系的内涵所设定的行政岗位职能、职务,称“职能、职务不相容”关系。
三、“行政职能职务不相容”的外延。行政不相容的外延是指根据行政不相容的内涵,体现行政范围内相互之间矛盾或对立关系的职能。在构建行政体制时,将相关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权限设定为相互牵制的体制机制。同理,“职务不相容”关系的外延在于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或职能部门内部人员职责与职务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
四、“行政职能职务不相容”的实际意义。所谓不相容职务职能,是指行政职能中的一部分相互制约的管理岗位不可兼职,部门不可合一性。在实践行政行为中,那些相互制约的管理岗位和部门,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或有一个部门负责,既可能发生严重的舞弊行为,并有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如:国家任命的政府官员和政府授权批准的行政业务经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不能兼职下级单位职能部门的领导,就是鉴于不相容职能与职务问题。
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的不相容岗位
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提出这一问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的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总结,是对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于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对于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意义十分重要。
一、国家要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当前完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的客观需要。应当说,我们国家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符合自己国情的,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一定要关注民主决策的问题,事实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也确实存在“一人多岗,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导致权力滥用现象。国家要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关部门与机关内部事务单位,做到中央监察部门“不吃地方粮”,利益一定是要不相容。
二、各级政府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强调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在当前,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廉政亲民”角度出发的改革,不能精简机构和人员,一定不能兼并兼职,权力性机构越精简越好,政府服务性工作推入社会市场,有利于政府为民众向社会购买优质服务。
三、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健全人员权力制约边界。各部门各系统内部权力的合理配置,严格划分不同权力的使用边界,加强对权力使用的规范和限制,及其岗位确定,形成部门内部的人员权力制约与协调机制。如,党务工作必须做到上级派遣党纪监察部门主管不兼下级党委的领导,否则,就与党纪监察部门的职能相悖;行政工作方面,行政决策审批与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机构不相容。下级行政部门中关键部门(如人事、财务)和人员岗位的设置,必须报上级相关部门审批时,就不相容性增加审批程序。
四、各级党政部门都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岗位轮换控制 建立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促进领导与经办人员全面掌握经办业务,堵塞业务经办中的漏洞,强化各岗位各职能间的互相牵制,并且做好领导的换岗、离职的审计工作。
授权批准控制 明确各部门、岗位及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确保各部门、岗位及人员在授权批准的范围内行使职权,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政府工作人员。
业务流程控制 制定各业务环节相互制约和相互衔接的业务流程,保证业务活动有序开展,特别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严格实行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制定严密的会计出纳处理程序,保证会计出纳业务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规范化的要求。
风险控制 树立风险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行政管理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监测,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业务过程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舞弊。
党务政务控制 公开各类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推行社会服务对民公示制,建立内部业务向上级报告制,保持内部上下级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