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安阳市的机构编制工作

       
    

河南省安阳市长、市编委主任 张笑东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立足基本国情、总结实践经验、适应发展要求而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南,也是机构编制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机构编制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地位。机构编制工作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着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高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机制体制保证。

重在持续,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定位

机构编制部门在落实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设置机构,准确划分职能,创新工作方式,提高行政能力,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机构编制工作是资源配置的“调节阀”、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机构编制部门要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以转变职能和体制调整为重点,研究推进科学合理的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放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配置行政资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安阳市以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梳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突出注重民生的服务重点,对各单位的工作职责逐条逐项梳理,共调整有关单位主要职责135项,重新界定职责30多项,取消职能20多项。同时,理顺了市直机关各部门与县(市、区)的关系,将市区环卫、绿化、环保等行政执法权下放到区,将开办武术学校的行政审批职能、部分经营服务收费的具体标准制定等职能下放到县一级。制定下发了《安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意见》,建立了“统一领导、两级主体、分级管理”城市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行政执法权进行了合理划分,明确了职责和执法范围,初步形成了责权利有机统一的长效管理机制。

重在提升,增强科学配置资源能力

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机构编制部门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改变思维定式,创新管理模式,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效能化、法制化轨道,切实增强科学配置资源的能力。一是建立宏观管理机制。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控制编制总量、调整人员结构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管政策、管总量、管结构的机构编制管理新机制。逐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约束机制,探索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行政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确定和适时调整各部门、各单位的编制总额,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效能,保证政府各部门的有序运作。二是建立长效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对部门或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发展情况的监督评估体系。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任务,采取跟踪督导、职能审核、法人年检、群众测评等方式,掌握部门或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事业发展情况、社会贡献情况等,通过专项和日常评估,确定机构的撤销、整合及编制的增减,实现动态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的专项督查力度,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进行机构编制管理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重在统筹,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机构编制部门要树立统筹意识,抓住职能转变这个重点,通过资源配置和职能调整,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该政府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放开搞活,真正做到当为必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抓住规范党政机构设置这个关键,进一步探索大民生、大交通、大农业、大城建、大商务等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将相同、类似的职能尽可能集中到一个部门,避免职能交叉,减少推诿扯皮,提高行政效能。要抓住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目标,重点研究解决民生问题,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不断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向以人为本、便民高效、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根本转变。在这次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安阳市积极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推进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完善了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加强了文化领域的综合管理,建立了城乡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改革和调整,初步建立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巩固了改革成果。

重在为民,全面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体现在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机构编制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机构编制工作新理念。既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不动摇,严防机构编制膨胀,又要正确对待各种人事问题,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想方设法协调处理,妥善解决,杜绝简单武断。在管理思想上,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从体制机构方面入手,认真分析研究产生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突出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动相关部门更加全面地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组织机制保障作用。建立机构编制公开机制。积极探索机构编制公开办法,逐步将机构编制整体状况、变化动态,以及各部门或单位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职能、经费供应形式、实有人员等内容,采取网络、公告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打造“阳光编制”。机构编制工作是要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的,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涉及群众个人利益,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做到理解群众,尊重群众,既要坚持政策原则,又要做到人性化操作,还要注意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限时办妥,不推不拖;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耐心解释,取得群众的理解与配合,尽可能消除误解,把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