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内容提要】当前,全国有不少地方正在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机构的整合工作,山东省高密市积极理顺管理体制,在整合监管机构、理清职能的基础上,探索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工作中,高密市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严格时间节点,强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顺利完成改革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突出“三个注重”,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1.注重构建食品安全领域综合执法体制。为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高密市整合农业、畜牧、商务、食品药品监管以及质监部门的食品监管执法力量,重新组建了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加挂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畜牧兽医监督执法大队牌子,副科级规格,核定编制60名,配备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4名。印发《高密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主要职责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由药监局牵头,联合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实行集中执法,统一行使农产品、畜禽产品、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理顺了执法体制,完善了监管机制,构建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一条龙的执法体系,打破了各管一段、多龙治水的局面,为有效解决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2.注重打造“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体系。鉴于原有的多家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管理体制不顺、专业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高密市撤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的食品药品检验所、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农业局所属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畜牧局所属的畜牧兽医检测化验中心,组建了市检验检测中心,为市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5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3名,负责全市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畜牧投入品、畜禽产品、水产投入品、水产品、食品药品及工业产品的检验检测、技术培训、宣传推广等工作,对外实施“一站式”服务。为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启用了13层高1万多平方米的检验检测综合大楼,农业、畜牧、质监等部门在划转相应检验检测设备的同时,主动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在设备配置方面的支持;市财政根据工作急需,集中采购了一批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目前,市检验检测中心机构、编制、人员、设备已经基本到位,正在申请省级资质认定。
3.注重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镇街、社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前沿和第一道防线,监管任务重要而艰巨。为优化组织布局,强化监管力量,高密市在镇村两级构筑起以“一级政府、三级监管”为框架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各镇街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配备3-4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镇街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在社区设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协管站,设置专门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指导所辖村居开展食品安全及信息报送等工作。在96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两委”成员组成的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小组,配备专职协管员1名、信息员4-5名,协管员负责对本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群体性聚餐等环节的日常监督,发现违法行为、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隐患,随时向镇街食安办报告,配合做好食品安全问题处置工作;信息员配合镇街食安办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目前,全市共有村级协管员960名、信息员3986名,并聘请了10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食品安全特聘监督员,5000名老党员、老干部担任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督联络员、协管员、信息员、监督员“四员一体”的社会化管理新格局。
实现“三个率先”,切实保证改革工作落实
1.创新思路,率先划转人员。这次改革虽是政府局部领域的体制改革,但涉及人员情况复杂,面广量大,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人员划转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事关改革能否顺利推进。高密市专门召开了人员划转工作会议,提前研究谋划人员划转方案。各相关部门分别在内部作了动员,传达改革意见,讲明改革政策,积极宣传引导。下发了《高密市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人员划转工作方案》,根据“工作需要、个人自愿、组织分配”的原则,按照“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拟定人选、公示、备案”的程序,共划转人员107名。由于人员划转方案科学合理,操作积极稳妥,程序严谨规范,整个人员划转过程平稳有序,真正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2.主动作为,率先理清职责。明确监管责任、理清职责关系、合理界定分工,是这次改革的关键。高密市将工商局、质监局、检验检测中心的“三定”规定与药监局“三定”规定统筹考虑,一并安排制定。为确保四部门的“三定”规定科学合理,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采取了“两上两下”的办法,即:先由单位结合本部门实际拟定初稿,报到编办审核,编办修订后下发给农业、畜牧、商务、林业、卫生等13个部门,重点就食品药品监管职责分工、年度检验检测计划拟定等方面征求意见,意见征集上来后由编办进一步修订,然后再下发四部门修改完善,最后经编委会研究同意后印发。此外,还主动协调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与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授权委托书,明确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通过以上措施,界定了部门间的职责分工,明确了监管边界,确保了监管工作没有空挡、没有死角、没有盲区,实现了各项监管的无缝衔接。
3.确保基本,率先移交资产。根据改革要求,高密市共设立了10个镇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为充分利用资源, 高密市加强统筹协调,分类研究解决涉及机构运转的实际问题,办公场所较为宽裕的镇街工商所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实行合署办公;场所比较紧张的,由镇街党委政府协调解决。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牵头从工商局划转了10辆执法车辆到药监局,为每个镇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各配备1辆,保证了镇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基本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