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九云
【内容提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本省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机遇,坚持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为核心,以合法、合理、效能、监督、责任为原则, 持续加大清理力度,规范审批事项,加快联合审批制度建设,创新前置审批方式,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公开权力底册,突出“清、放、晒”
按照“清权确权、减权放权、晒权制权”改革思路,加快建立“五张清单”。目前已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清单”的编制工作,行政权力清单和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也将完成。
清权: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对原有6000多项行政权力进行了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取消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明确市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12项,并公布目录清单,精简比例达44.2%。制定《常州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常州市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了本市公开审批权力、规范目录管理和落实审批责任制度体系。全面清理了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等3个目录。制订《常州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版)》,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放权:以厘清市、区两级政府权限为重点,分三批取消和下放了行政审批项目157项。除省政府明确规定不得下放,跨区域、需市政府综合平衡的投资项目外,对核准类投资项目均按照“能放则放”原则,下放至项目所在地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积极推进“1+3”省级以上开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即武进国家级高新区的省试点和其他3个省级开发区的市试点。进一步深化“1+9”扩权强镇工作,即溧阳市天目湖镇的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以及9个市级中心镇的扩权强镇工作。
晒权: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等多渠道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晒出权力事项和流程图,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宣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举措和成果,增强企业和市民对改革的知晓率和感受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近期对全市企业的调查,受访企业对本市简政放权政策满意率达到了88%。
提升服务效能,突出“并、减、控”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创新,积极实施“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减轻负担、提质增效”,初步实现了从原来“一个项目跑多家部门”到现在“多个部门协同为企业服务”的根本转变。
优化并联审批。全面推行“联合审图”、“联合勘验”、“集中联检”、“集合收费”、“会审会办”等联合审批服务制度。围绕重点领域审批流程优化,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效能的工作意见》,按照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用地、施工、竣工”5个阶段,进一步制订完善《关于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方案》,整合审批服务流程,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集中联审、现场协调、限时办结”审批服务方式。改革实施以来,整体办结时限比优化前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
推行便利服务。全面实施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年度报告公示制,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制订《常州市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证照联办”工作实施方案》,首批推出了87个前置改后置事项,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税务登记证“证照联办”。同时,全面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代办制,对市和辖市区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市交管部门还推出了车管业务“宅递服务”,市民足不出户即可补证、换证。
控减服务收费。在编制行政事业性收费“三目录”基础上,强化目录延伸应用,制订了市区建设审批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审批中介服务等三项服务收费清单。积极取消或免征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费、原产地证书费等5项收费,年减轻企业负担8500万元。依托全市30个重点项目、80家重点企业建立“涉企收费观察点”,监测行政服务创新和税费减免政策落实情况,实现了收费政策和审批流程“无缝对接”,提高了目录清单使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深化综合改革,突出“改、创、管”
按照“循序渐进、完善机制、统筹配套、整体推进”工作思路,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中,既注重关键节点的创新突破,也注重加强公益事业领域配套改革的结合,以社会组织有效地“进”确保政府职能有序地“退”,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应有作用。
加快社会组织改革。制定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意见》,将政府部分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稳步转移给社会组织。制定《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部分职能的实施意见》,具体明确了3大类(行业管理与服务类、社会事业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技术管理与服务类)、33项转移事项,并设计转移方式,细化评估考核,使转移职能和政府购买服务有机衔接,确保转移事项“转得出、接得住、管得好”。
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制定《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管理的工作意见》,将提供检测、勘察、测绘、设计、评估、咨询、认证等代理性、信息技术性服务的中介单位,全部纳入规范管理,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出台《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关指导目录、操作办法,选择市场主体较为成熟的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环卫和社会养老等10多个领域,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有效发挥了社会力量在公益事业领域的作用。
强化改革监督管理。成立由政府部门、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服务对象代表组成的专家组,对行政审批重大改革事项和政策进行研究评估,增强改革的针对性、有效性。强化机构编制、职能调整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衔接,促进组织机构、职能配置及运行方式规范化。全面推行首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严格落实行政审批服务窗口“三集中、三到位”。建立和运行重点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和网上审批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固化流程再造成果,目前全市已有203个项次的项目按新流程进行了并联审批。通过常州“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全面实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实行网络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场深刻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变革。下阶段常州将全力推进“五张清单、四条主线、一大平台、六项改革”,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规范市场、便民利民”为主线,进一步优化注册登记、项目审批、专业中介以及民生服务,加快构建“一办四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办,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电子政务中心),更加扎实地推进各项改革,增强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作者为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