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刍议

       
    

许小明

〔内容提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机构编制膨胀反弹的重要手段。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严控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新一届政府强调,在本届政府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明确指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与任务,那就是管控机构设置与人员的配备问题,这可以说是我们业务部门当前的一项首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发挥监督检查并取得成效呢?这对从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同志来说,需要认真思考、不断创新加以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以开封市为例

近两年来,开封市编办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监督检查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条条干预”现象等,给监督检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一是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不够了解。目前,开封市市有些单位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通知》、《条例》和《暂行规定》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特别是通过网站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上门帮助解决机构编制等实际问题。但有的单位对超编不以为然,对编制的消化工作并不十分理解,没有完全认识到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严肃性,有的认为机构编制控制是编制部门的事,与自身部门关系不大,甚至还有些单位认为机构编制管控和经常的监督检查妨碍了本部门的工作。

二是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大督查”机制亟需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担负着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任,其特殊性决定了管理监督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客观上讲需要相关部门的整体联动、协调配合,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措施并举,不断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共同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健康发展。在加强与外部的协作配合机制建设时,也要增强编办内部业务科室之间的协作配合、完善内部工作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受制于各相关单位工作的整体安排,光靠单打独斗进行查处,显得势单力薄。怎样更好地使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增强整体联动性,成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最大难题。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措施路径

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是形势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也是机构编制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开封市编办近两年切实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求真、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持续深入开展“改革管理创新年”活动,积极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创新机构编制督查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在改革管理创新上狠下功夫,推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不断向深层次发展,探索建立起一套完善、规范、可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开创了以点带面、覆盖全市的机构编制督查工作新局面。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预防教育、强化监督检查队伍建设、畅通信访举报渠道等措施,深入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营造机构编制督查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保证政府和编委有关机构编制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效能的有效途径。为认真落实中央编办反复强调的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要求,开封市编办切实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力量上更多投入、工作上更加落实,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切实规范日常机构编制工作,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确保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健全举报督查工作机制,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良好保障。出台制度立规矩。完善制定了《中共开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督促检查、效能问责制度》,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缓慢、在限定期限内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基层编办和市编办各科室跟踪督促检查,进行效能问责。畅通渠道设电话。为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督促各部门严守机构编制纪律,开封市编办制定出台了《“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制度》,公开“12310”举报电话,确保监督渠道畅通和机构编制监督的日常化、制度化。加强培训快反馈。确定专人负责管理,配齐配强“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人员,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全市党委系统督查工作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举报事项做到规范记录、及时解决、快速反馈,对接到的投诉举报或咨询受理电话,均耐心给予了解答。对以实名举报的,及时交办相关人员,采取查阅材料、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举报信息进行核实,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举报人进行反馈,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今年在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工作开展以来,共接到举报件6起、咨询电话20余次,切实发挥了社会监督的应有作用。

三是加大教育引导宣传力度。为增强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知识作为党校培训班的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为党校县处级干部班、中青干部班、党政正职班共计300余名学员作了《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专题辅导讲座。同时,结合机构编制违规违纪“吃空饷”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法”“身边说法”的方式,增强讲座的实效性。编印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法规学习汇编》。该《汇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作为教材分发给学员们,人手一本,供大家学习使用。通过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机构编制违纪违规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各部门的机构编制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为督查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要借鉴审计监督中的工作理念、机制、方法、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会同组织、人社、纪检等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机构编制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的情况、单位主要职责执行情况、在职人员增减变化情况、领导职数核定及配备情况等进行审计。要充分肯定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好的做法,重点指出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不足或违规情况,共同研究整改措施,提出整改建议。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相关单位认识到位、整改见效,并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督查形式。

二是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衡量监督检查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看决策和部署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实,违规事件是否真正整改到位。围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情况,适时开展监督检查。根据形势任务变化需要,实施动态管理,既要注重管总量、管数额、管审批,又要注重管结构、管标准、管监督,用好盘活现有编制,切实把机构编制管住、管好、管活,实现机构编制效用的最大化。围绕全市“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落实情况,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在本届政府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是新一届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任务,要会同有关部门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对未按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程序和权限擅自增设机构、提高规格、变更名称、增挂牌子、增加人员编制、超职数配备领导、超编进人以及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应责令违规单位限期纠正。

三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机构编制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组织管理、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要强化“12310”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的作用和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和影响,在体制内建立多措并举,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共同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