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完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的探索

       
    

于真子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深入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当前,最关键的环节是消除束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最重要的内容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增强持续创新的动力。这就必然要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让创新者有更多“获得感”。

国家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求

为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 对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 积极研究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授权地方开展知识产权改革试验;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

二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城区)评定和管理办法》(国知发管字〔2014〕34号)。示范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制定实施城市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城市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服务能力建设, 健全城市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实施的力度、深度以及与相关政策的协调性, 提升城市知识产权运用的经济效益, 提升城市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的效果,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水平。目前, 青岛市已获批成为第一批示范城市。

国内外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

国际: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188个成员国中,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三合一”、“二合一”两种模式。其中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荷兰等70多个国家实行专利、商标和版权统一管理的“三合一” 模式。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意大利等110个国家采用专利与商标统一管理的“二合一” 模式。只有朝鲜、埃及、希腊、沙特等少数国家仍采用知识产权分散管理模式。

从协调机制看, 主要发达国家为统筹实施知识产权重大战略与政策, 普遍建立较高层级的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日本设立了首相负责的知识产权战略本部, 韩国建立了直属总统的知识产权委员会, 美国成立了直接向总统负责的知识产权协调员办公室。


国内:目前,广东深圳、广东广州、江苏苏州等城市开展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1、深圳市(三合一)。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承担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职责,依法承担专利、商标、特殊标志和著作权保护工作。具体工作由委员会的市场监管局承担。

2、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合一)。

今年,国务院批复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改革试验区”。目前,开发区管委会内设知识产权局(挂版权局牌子),负责辖区内知识产权和版权管理工作。商标管理职责由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

3、江苏苏州市(二合一)。

2009年,苏州市成立市知识产权局(挂版权局牌子),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专利、版权领域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青岛市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即版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相关法律主要涉及《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

目前,国家层面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责分别由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工商总局承担。

青岛市的知识产权管理分别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科技局和市工商局等部门承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负责对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活动及内容进行监管,负责有关著作权登记。相关执法职责由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承担。市科技局的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管理,查处专利违法行为,调处纠纷,管理专利技术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市工商局负责对商标的监督管理,负责商标注册、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组织认定市著名商标、推荐驰名商标等。

此外,商务部门参与打击商务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商业欺诈行为。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海关负责保护进出口货物有关受我国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参与跨境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查处。法院负责知识产权纠纷及侵权案件的审判等。

现行管理体制存在问题:近几年,青岛市进入到科技创新的快车道。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本市发明专利授权增幅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纳入国家备案重创空间总数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技术交易市场科技成果评价登记备案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但分散的管理模式无法给予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转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体制推动力。具体表现在:

一是职责配置分散,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保障机制。分散的管理体制无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总体功能,弱化了对创新的有效保护,也难以激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助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

二是与创新发展不相适应,服务社会能力较弱。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社会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和优质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分散的管理体制使企业和公众遇到知识产权问题时,找不到统一的行政部门给予指导和帮助,无法通过统一的平台获取知识产权信息。

三是知识产权碎片化执法模式,降低了执法效能。目前,知识产权执法职责分散在工商、科技和文化等部门。相关部门执法力量配置不平衡,执法力度强弱不均,没有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执法合力。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凸显,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的现状打击了企业和发明者的创新热情,也使得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化、技术贸易、投融资等活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加大。

完善青岛市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措施

1、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充分融合,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依托科技创新委开展工作。

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成埂ⅲ障。为将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纳入全市科技创新框架内统筹推进,建议将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职责与市科技创新委职责充分融合,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领导小组高层协调指导作用。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调整为市长。

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协调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指导各区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研究拟定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工作规划,督促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落实,建立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2、分步建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商标法》规定: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商标管理,制止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负责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考虑到将商标注册管理及相关违法行为的执法工作交由知识产权部门承担与现行法律规定不符,建议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一是在高新区等改革先行区试点“三合一”。现阶段,可先行在高新区等知识产权要素较为集中的国家级功能区,整合专利、著作权、商标管理与执法权限,组建知识产权局,进行知识产权“三合一”综合管理试点。

二是市级由“二合一”逐步实现“三合一”。第一步推进专利与著作权(版权)“二合一”。待国家、省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调整有明确要求后,将原工商局承担的商标注册管理及相关执法职责调整至市知识产权局。

3、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相关领域改革创新。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和仲裁机构,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理“三合一”,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渠道建设,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专业性。

二是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集专利、商标、版权等于一体的功能完备、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全面服务企业研发、决策和科技成果保护。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培育知识产权代理、评估、鉴定和转移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

三是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国家专利技术(青岛)展示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强知识产权供需信息发布和重点项目推介,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提升技术交易市场中的知识产权交易份额。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