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内容提要〕行政审批的速度、审批结果的质量、审批办理的智能化以及审批服务的便民化程度,是判断一个地区营商环境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与维度,也是政府履职群众满意度的试金石。上海市宝山区通过推行“阳光审批”、“规范审批”、“网上审批”、“三个一批”等举措,加快行政审批提质增效,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服务环境。
2018年以来,上海市宝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上海市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新要求,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坚持以行政审批快捷化、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为目标,推行“阳光审批”、“规范审批”、“网上审批”、“三个一批”等改革举措,不断巩固审批目录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审批标准化建设,积极拓展审批线上办理功能,加快行政审批提质增效,进一步降低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优化区域营商服务软环境。
以“阳光审批”推动审批快捷化
除行政收费等显性成本外, 部分审批耗时长、可预期性低等制度性“痛点”给企业群众,特别是产业链条长、与政府接触多的实体型、成长型企业,增加额外成本。宝山区针对这些看不见的成本,重点打造提速版《宝山区行政审批目录》,不断丰富制度内涵,将区级审批目录从约束部门不得滥用审批权力的“紧箍咒”,升级为承诺提供迅捷审批服务的“任务书”,推动审批更透明、更可期、更快捷。
一是实施“三减二”提速行动,深度压缩审批时限。结合上海市关于产业项目行政审批“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自我加压,为部门设计个性化提速方案和事项清单,协调推动部门运用告知承诺、“ 互联网+”等手段,精简审批层级,合并审核环节,加快材料流转等措施,全区441项具有法定时限的审批事项中,379项达到法定时限上压缩三分之二的办理提速目标,大幅降低审批用时,企业群众实际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是全面铺开“阳光审批”承诺制,杜绝时限“空窗”。从提升行政审批可预期性的角度出发,大力推行办理时限承诺制,全区所有审批部门全部签订《“阳光审批”承诺书》,对全区117项既无法定期限,也无承诺办理期限的“空窗”审批一律明确承诺期限并对外公开,有效填补审批时限“黑洞”,让企业群众对审批用时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积极推动部门创新提速新机制,激发改革活力。着眼企业设立、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审批如何提速,注重引导部门切实发挥主体责任,大胆创新尝试,不断提升审批便捷化程度。区市场监管局围绕营造宽松便捷准入环境不断发力,推出办理快速高效(Quick)、服务优质便捷(Quality)、窗口扩容增效(Quantity)的“3Q”服务,提供新设企业2 个工作日发照等系列快办举措,对于企业名称变更、企业清算组备案、特殊设备使用登记等11个审批流程简单、风险较小的项目,兑现自受理之时起60分钟内“当场办结,立等可取”服务承诺;区税务分局通过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将新办企业纳税人需办理的工商登记信息确认、划分主管税务所、税费种认定等10个涉税事项整合成办税服务套餐,实现当日办结;区规划土地局向改革要效率,率先核发全市首张与出让合同同时生成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将审批时限压缩至零;区规划土地局与区建管委分别探索尝试“建筑师负责制”与施工许可“当日办结制”,通过合并审核环节,帮助试点项目以最快速度完成规划许可与施工许可审批,最快当天拿到规划许可证与施工许可证,帮助企业缩短开工周期,节约财务成本,获得一致好评。新通联包装公司罗泾工厂三期项目、西普翰芯电子科技公司扩建厂房项目均于申报当日获得规划许可证,审批时限从法定的90 个工作日缩短至1 天;总投资额达1.8亿、建筑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宝禾仓储发展有限公司项目,5月14日当日取得建筑领域审批含金量最高的两证(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企业代表表示“以前觉得审批时间长,现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推背感!像开足马力的赛车快速前进,要为政府的审批改革点赞”。
以“规范审批”提升审批标准化
同类别申请对象的审批结果是否一致直接反映一个地区行政审批标准化程度,宝山区围绕大调研和“放管服”专项自查中,部分企业群众反映的“审批标准化、流程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按照“审批更简”要求,继续加强审批标准化建设,着力规范自由裁量权,做到“把办理交给标准、把方便留给群众”,努力实现同类申请对象、提供同样材料、获得同等待遇的“三同”无差别审批服务。
一是巩固审批标准化管理制度。结合《宝山区行政审批目录(2018版)》的正式出台,同步完成行政审批标准化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的修订报备工作,充分发挥业务手册对经办人员的“教科书”作用、办事指南对企业群众的“指南针”作用,实现审批结果可预期、可操作、可监督。同时,在实体办事大厅、网上政务大厅推介更加简洁易读的“一张纸”指南,与标准化办事指南同步公开,供办事对象选择。区绿化市容局通过整合标准化业务手册中收件清单、审批标准、技术规范等核心要素,制作绿化、市容、渣土等大类审批领域的“精简版小册子”,并作为培训窗口人员的口袋工具书,方便全面掌握全局所有审批的收件规范, 加快打造审批窗口的“ 全科医生”,为最短时间内实现部门一口受理打下基础。
二是启动“一查一亮”(查自设条件、亮“兜底”条款)专项清理。针对困扰企业群众的审批申请材料笼统、收件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按照“以管好材料来管住审批”的思路,重点清理没有上级文件依据,部门自行设置的审批条件及申请材料,严禁部门私藏“暗门”,并按统一标准编制涵盖所有审批的1134份申请材料清单,帮助办事对象按图索骥,做到符合清单要求就能办成审批。同时,就104项审批对应的186份清单中存在的“兜底”条款表述逐一亮出底牌,清理取消33条、明确细化153条,规范部门收件环节的自由裁量空间,实现审批收件“一口清”。区教育局在民办华二宝山实验学校的设立筹备中,专门提供标准化申办材料清单,提前服务指导申办机构一次完成材料申报,避免走弯路,学校从1月16日提出申办意向到3月8日正式取得办学许可,仅用时33天,得到了学校好评;区公安分局网安支队在自行梳理印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安全合格证》办证流程的基础上,优化形成所需材料清单并及时向辖区内新开设网吧业主发放,做好提示指导,同时打通网上申请及在线审批环节,帮助多家办证单位一次备齐材料,加快了审核拿证速度。
三是探索实施企业市场准入清单管理。为划清全区市场准入界限,努力做到同类市场主体同等待遇,以《宝山区行政审批目录(2018版)》为基础,梳理形成《宝山区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目录(1.0版)》,共包含123个市场准入审批事项,除7项非涉企事项外,其余116项企业市场准入事项全部纳入“单一窗口”管理,涵盖企业设立、外商投资、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市场领域,做到目录之外不再设置其他准入条件和门槛,着力打破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审批智能化
宝山区扎实推进行政审批集中办理,不断推动审批“网上办、一次办”,加快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为体验平台的智能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汇聚,推进审批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持续为企业“ 最多跑一次” 拓展网办渠道,全力打造高效、便捷、智慧的“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区域审批智能化程度。
一是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做实“单一窗口”。巩固审批部门“两集中、两到位”全覆盖成果,全区29个审批部门,所有涉企审批事项100%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实体政务大厅与部门之间来回跑腿的现象,实现涉企审批全覆盖、审批全在窗口办。同时,出台《宝山区“单一窗口”改革实施方案》,通过跨部门服务链和工作流程的再造重组,按照“统一收件、后台流转、分类审批、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在中心设立部门、综合业务、主题类(市场准入、建设工程)“单一窗口”,对外提供“一门式”办理与“一窗式”服务,让公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二是对标最高级别,做深“一网通办”。按照涉企审批“一网通办”要求,全力推进区级自建系统与市统一受办理平台互联对接,完成48204个政务服务网上办事指南要素的校核更新,拓展“事前网上预审、事中在线办理、事后快递速达”的网办服务链,推动企业审批“应上尽上”,提升事项网上办理深度。全区379 项涉企审批实现三级以上办理100%全覆盖(三级指只跑一次,四级指零上门)。今年1至5月,累计预约5.9万余次,网上预审3.6万余次,三、四级办结3.4万余件,“只跑一次、一次办成”事项量质齐升。区发改委积极实行企业投资备案项目“一网通办”,企业通过网络自动生成备案证明,无需再跑部门窗口,用部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区人保局通过建立“网上办、及时审、多指导、勤沟通”审批模式,帮助美兰湖康体文化发展公司等十几家企业通过“不见面审批”完成非标工时的许可手续办理,使企业真切感受到了审批网办的高效率。
三是线上线下联动,做优办事体验。线上推广分时预约,线下开设预约专窗,网站、微信公众号提供办事进度、排队情况查询,并定期发布简单直观的操作步骤截图,培养用户网上申报意识。同时,大力推进主题化服务,针对“开办邮轮产业链(供给)企业”、“开办人力资源及劳务派遣公司”等特色和高频网办的涉企审批和服务事项,梳理形成企业准入主题式场景服务138个,通过智能引导,定向生成企业专属的办事指南,方便企业少跑路。
以“三个一批”推进审批便民化
宝山区以办成事、能落地、真便民为导向,转变部门服务理念,深化“当场办结一批、提前服务一批、当年落地一批”改革,近距离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目录制、项目化的即办体验和跨前指导,不断输出高质量审批服务,营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积极延伸便民服务触角,对标国际一流打造邮轮港口服务中国标准,提升服务品质, 全面落实“ 五个港口”①发展战略,创建上海邮轮服务品牌。
一是重点推进“三个一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出台首批当场办结和提前服务事项目录,确定区级当场办结事项177项、提前服务事项30项,街镇当场办结事项103项,既覆盖市场监管、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各类市场行业,还涵盖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办事对象材料齐全就能现场“马上办”。其中,对于街镇当场办结事项,群众可在家门口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现“就近办”。同时,不断完善当年落地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印发《宝山区2018年度当年落地项目目录》,明确53项当年开工开业、79项当年竣工验收项目。积极引导属地街镇探索为每个项目定制最优办事流程,提供精准代办服务,持续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2018年1至6月,已帮助28个项目实现开工、29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企业反响热烈。区卫生计生委借助网上预审功能,对医务人员执业机构变更、中医诊所备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法定代表人变更以及医疗广告初审等多个事项实行当场办结,让办事的企业群众享受到满满的改革实惠;区公安分局消防支队实行“审批辅导制”,对申报项目提前介入,举办项目审批培训班,通过提前服务帮助宝山龙湖天街200余家商铺完成投入使用前场地的消防安全核查。
二是着力探索宝山特色的便民利企服务模式。进一步梳理全区第二批当场办结和提前服务事项,拓展当场办结事项范围,丰富提前服务内涵。特别是结合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的深入,对取消总体设计文件征询环节后的总体方案技术咨询加大提前服务力度,避免企业群众走弯路、回头路、冤枉路。针对当年落地项目,鼓励部门在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主要环节开展并联审批,尽量减少互为前置的程序堵点,做到能并不串、限时减量。区房管局将原先作为前置审批条件的物业管理区域划分核定、物业管理用房配置核定、前期物业服务招标项目备案、物业管理协议选聘核准、物业服务招投标中标结果备案共5项审批改为同步集成办理,并提供邮寄送达服务,试点以来,已帮助上海万铠房地产公司等企业当场办结有关审批,得到企业认可。区建管委积极推进竣工验收备案“ 一口受理、多验合一”试点,将竣工验收从“多部门受理”变为“一口受理”,改串联验收为并联验收,企业仅需提交一次建设工程项目综合验收申请表,无需折返于专业部门间申请专项验收。涉及部门统一查看现场,一次性告知竣工验收材料目录,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华伟表面处理技术公司金石路项目和上海国际酒类贸易中心仓储物流基地新建项目作为首批试点在验收完毕后,仅用4个工作日即获得竣工备案证书,建设单位切实感受到服务的快捷便利。
三是全力打响邮轮产业服务品牌。加强与各口岸单位协同合作,深化“区港联动”,创新邮轮口岸监管机制,简化境外船供物资通关流程,启用邮轮港自助通关通道,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办理,平均通关查验时间降为3秒,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立上海国际邮轮旅游服务中心,推出“港—空联运”、“港—铁联运”服务新模式,提供“家门到舱门”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同时,通过扩大与境内外企业合作,成功打造乐购仕跨境电商项目,形成了“境内下单、境外提货”的邮轮旅游全新购物模式,减少目的地购物时间,提升岸上游品质。2017年宝山共接待游客1303.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和4.5%。
下一步,宝山区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以“精简、便捷、高效、智慧”为目标,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用力,全力提升审批服务质量,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建设达到新高度。
①快乐港口:让游客出门就开始享受邮轮旅游带来的舒适和快乐;智慧港口:打造“智慧交通”、“智慧通关”、“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四大功能板块;绿色港口:引入全球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 开展光伏发电, 申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共赢港口:加强与邮轮公司、港口城市及口岸单位合作,提升服务品质,共享发展成果;示范港口:依托上海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平台,在服务模式、服务标准上探索创新,促进中国邮轮经济发展,打造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