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权责清单管理体系 推动部门更好履职尽责

       
    

李国生


〔内容提要〕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规范行政职权运行,促进部门全面正确履职尽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权责清单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缺乏系统性、闭环式、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导致权责清单作用还未真正体现。对此,积极探索规范管理、运行监测、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全流程权责清单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权责清单制度在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促进部门更好履职尽责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为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规范权责清单管理 促进部门全面正确履职尽责

一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此轮机构改革后,南京市根据“放管服”改革职能调整,优化完善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横向厘清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市政务办的职责边界,纵向明晰市、区两级管理权限,初步建立起“上下联动、条抓块统、分级负责”的权责清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过权责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细化完善部门主要职责,基本实现了权责清单横向可比对、纵向可衔接。截止目前,市、区两级行政权力分别为 7743 项、7128项。

二是统筹存量变量调整。不断加强对权责清单存量事项的日常管理,对城市排水、道路监管、渔业渔船、网络信息等30余项部门间争议事项进行调处落实,及时印发职责分工协调意见,作为“三定”规定的补充,确保权责清单与“三定”规定有机衔接。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全面深化改革和机构职能调整等情况,采取实时调整和定期集中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1200余项行政权力事项按程序进行动态调整。

三是坚持线上线下统一。以线下编制的权责清单为基础,要求部门全面及时在“江苏政务服务网”进行线上公示,并反向链接至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确保线上线下数据一致、数据同源、数据准确,努力让企业和群众能够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通过融合线上信息系统和线下服务窗口,85%以上的审批事项全程可以网上办理,基本实现“不见面审批”。

开展权力运行监测 促进部门科学高效履职尽责

一是科学谋划设计。在全国尚无成熟经验做法借鉴的情况下,通过主动调查分析、充分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南京市行政权力运行监测评价办法(试行)》,以提升行政效能,促进部门高效履职为导向,从原则要求、职责分工、工作程序、适用规则等4个方面对权力运行监测进行制度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并先后对南京江北新区5100项和14个单位9509项行政权力进行试点运行监测。

二是明确监测方法。在监测要素上,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投资建设、市场准入、外资外贸、劳动保障、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制定了20余个监测要素;在监测范围上,突出一定时间周期(季度和年度)、一定事项类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一定对象范围(10个市级部门、3个行政区、2个功能区);在监测评估上,主要对所监测的权力事项运行比例、办件数量、权责划分等情况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评估同一事项不同主体、不同区域上的差异,评估同一区域不同事项、不同主体上的差异,评估同类主体不同事项、不同区域上的差异;在问题分析上,主要对相同基础条件下,明显差异情形、非正常情况、不合理现象进行研究,深入查找部门在全面履职尽责主客观方面的问题原因,促进部门提升行政效能。

三是高效获取数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江苏省政务服务网,以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市级信息共享平台、“双公示”平台为支撑,在确保公共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自动获取、生成所需数据,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监测工作的数字化水平。其中,515 项行政许可事项中,从受理量、决定量、零办件说明等 3个维度获取了 1000余项数据;8573 项行政处罚事项中,从程序选择、立案量、决定量、执行量、零办件说明等5个维度获取了近2.5万项数据;421项行政强制事项中,从类型选择、部门执行量、移交法院量、零办件说明等4个维度获取了近1000项数据。

四是加强监测应用。根据运行监测数据分析结论,从权力运行比例方面,提出疫情防控期间依法主动履职的建议;从各类权力运行质量方面,提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领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建议;从权力事项办理方面,提出固定资产投资主体上补齐民营经济短板的建议;从权力办件数量方面,提出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建议,先后提交5份监测报告,报请有关领导参阅,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同时,行政运行监测数据还客观地反映出部门“三定”规定执行和行政权力运行的定性关系,人员配置和审批办件的定量关系,横向审管衔接和纵向权责配置的对应关系,这些都为全市机构改革评估、优化机构编制资源、完善部门权责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加强绩效考核 促进部门履职尽责落实到位

一是建立考核制度。在全市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框架下,将权责清单管理列入职能目标(一级指标) 进行考核,作为专项工作指标(二级指标)中“部门审批服务便民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放管服’改革情况”指标(三级指标)内容,并列为5%的分值,重点从权力清单制定公布、动态调整、日常管理、运行监测等4个方面提出9条考核实施细则,实行加减分相结合的奖惩并举考核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倒逼部门依据权责清单履职尽责。

二是丰富考核方式。在实施绩效考核中,采取专项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专项考核主要包括中央编办、省委编办关于权责清单管理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日常考核主要包括部门权责清单日常管理和运行情况;线上考核主要包括部门行政权力网上公示情况、权力运行监测数据对接情况,线下考核主要包括存量清单与“三定”规定衔接情况、部门争议调处落实情况;定性考核主要包括部门在权责清单管理中创新做法和落实效果,定量考核主要包括对应考核指标设定的具体分值,真正做到考核内容全面覆盖、考核过程全程留痕、考核成绩及时反馈,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科学合理。

三是做好结果运用。强化考核结果等次分布,充分体现权责清单刚性约束,2020年,对依据权责清单履职尽责较好的市公安局、房产局、民宗局等10个部门进行了考核加分;针对少数部门部分行政处罚事项管理和履行不到位的问题,进行了相应扣分。针对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提出时限、质量要求,跟踪检查整改质效,形成有效的管理闭环模式,不断提升部门依据权责清单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