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珠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作为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中心任务。聊城市委编办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体制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融入职能运行监管工作,转变传统工作思路,主动靠前、精准发力,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助推部门科学规范履职。聚焦部门履职的短板弱项和卡点瓶颈,聚力为民服务解难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完善机构职能体系、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办法措施,充分发挥职能运行监管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努力实现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
部门履职规范性、准确性、全面性方面的问题频频发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需求存在不适应。机构编制部门必须敢于领题、善于破题,对部门职责配置与调整、机构设置与调整、编制配备与调整、履职效益实施全方位评估、针对性纠偏,解决机构编制配置不合理,有效提升机构编制效益、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实现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
构建全周期职能运行监管体系的重要意义
1.优化完善部门职责。政府部门履职过程中,缺位、越位的问题影响部门履职效率,影响群众满意度评价,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的现象仍然比较多。通过构建全周期职能运行监管体系,可以发现部门职责履行的短板问题,追本溯源,分类分型,逐一研判,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不断优化部门职责,保障政府部门全面正确履职。
2.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全周期职能运行监管体系既包括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也包括对部门履职难点堵点进行分析评价,还包括对部门职责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同时综合性分析机制和构建结果转化运用机制,重视履职过程和效果,解决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
3.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机构编制资源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部门职责是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的基本依据,机构与人员编制必须与部门职责相匹配。通过构建职能运行全周期监管体系,能够掌握机构设置、编制配置、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分析部门现有职责配置、工作任务量与实有机构、编制及人员之间的关系,分析职责和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助于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具体做法
1.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全链条监管机制。制定《构建机关职能运行全周期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结果运用等三个方面具体要求。一是聚焦部门核心职能,做到切口准。聚焦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和民生服务保障事项,纳入经济部门、社会管理和执法监督部门、政务和社会事业部门三大类共计14个部门,深入开展调研评估。制定《核心职能履行评估表》,细化为“核心职能履职目标”“进展情况”“创先争优情况”三个方面9条标准,评价部门是否聚焦核心职能,是否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否取得显著成效。二是丰富评估方式,做到破题深。采取现场调研督导、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巡察审计联动等多种方式,全链条、立体化、多维度评估掌握部门核心职能履职情况。通过制定调研提纲,广泛开展座谈,具体内容包括部门履职过程中与其他部门之间是否存在边界不清问题,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情况,部门机构配置和编制使用效益情况,内设机构职责是否全面准确履行,内部工作流程是否流畅,编制资源是否内部挖潜、使用是否合理等六类情况,详细掌握机构编制现状实情,了解部门履职中的重点和亮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同时,拓宽工作视野,对接12345市民热线,详细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分析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研判解题思路。加强与纪检监察信息共享,盯紧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重点领域部门进行专项实地检查,梳理问题。三是建立闭环机制,做到落点实。汇总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分为“部门职能不理顺”“工作职责未明确”“部门间职责边界不清”“部门内部职责不理顺”“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议事协调机构协调配合不畅”“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不理顺”“编制人员管理方面”“机构编制违规违纪”等9类48项问题。分门别类研究政策依据,构建形成“分析—反馈—整改—评估”的管理闭环模式,形成以监管调研促进履职的良性循环。
2.坚持问题导向,促进高效率履职尽责。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六个新聊城”建设,深入分析评估掌握的部门核心职能履职问题,研究提出破题措施,坚持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民生。一是深化流程再造,形成协调联动合力。对现有工作流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比如,针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案件移送、审批监管联动、开发区项目落地等现有工作流程中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在运行程序上解决好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环节繁多、程序复杂问题,在方式方法上解决好信息共享程度低、协作会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推进工作流程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更进一步。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各部门实现信息共建共享、数据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完善部门间横向协作机制,推动部门并联同步办理,切实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厘清职责边界,推动机构职能优化。针对部门履职过程中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边界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比如,停车场建设管理、集贸市场审批监管、农村宅基地管理等群众和部门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系统化全周期梳理,抓住关键环节,查找问题症结,牢固树立“一盘棋”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归属,梳理各个环节职责颗粒点,确保部门履职有疑可解、有争可依。通过“三定”规定的定向分析有机衔接权责清单的定量梳理,厘清部门在“一件事”“一类事”上的职责分工,确保部门权力“授之有据,行之有规,错之有责”。三是奖优罚劣,以评估考核促履职。对政府部门主要职能运行成效进行全周期考核,加强对部门履职表现的日常监管,围绕部门职能属性和工作任务,根据类别差异化考核指标和分值权重,每季度进行考核赋分评星,赋分得星情况有效衔接全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倒逼部门将功夫下在平时,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实现以考促干、以考促优的激励导向作用。
3.主动靠前服务,推动全过程优化管理。充分发挥全周期职能运行监管的“排头兵”作用,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机构编制保障,助力本市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规范部门权力运行。围绕优化部门履职,动态调整权责清单 59项,严格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切实厘清权力界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为公职人员依法履职提供必要遵循,同时对不作为应承担的后果加以明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明确该办的事必须办,不办就要追责。促进群众对政府行政职权的直接监督,加强对权力行使依据、过程和结果的全过程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规范有序。二是为机构职能调整和编制资源配置提供依据。通过对部门核心职能开展重点监管,及时总结党的执政资源配置等方面重要情况,深入分析机构运行、人员编制使用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设计与机构编制职能配置,将机构编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编制资源水平。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将全周期职能运行监管贯穿于改革创新任务的各方面、各环节,研究制定机构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最优方案,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聚焦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促发展,打破束缚开发区发展的“条条框框”,持续推动机构职能编制优化,有效激发开发区改革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聚焦深化执法改革提效能,进一步压实行业管理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的职责,健全协作配合机制,切实解决执法与监管衔接不畅问题。聚焦深化基层治理强基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改革,强化镇街党(工)委的领导力和统筹力,综合设置镇街机构,依法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行政执法权赋予镇街。
存在问题
1.部门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一方面,目前部门遇到履职的难点堵点问题,还是单纯想通过增编制增职数来解决,没有形成深挖矛盾根源的思维模式,职能运行监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优势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职能运行监管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包括监管方式、指标内容、工作程序、结果运用还都处于探索完善阶段,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
2.结果运用有待强化。一方面,目前职能运行监管结果侧重于发现问题,优化职能配置和职责分工,对于机构编制事项的调整提供依据不够充分,两者之间关联性不强。另一方面,职能运行监管与绩效考核、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结合不够,职能运行监管对于部门履职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核的结果评价、职能运行监管的履职动态监管与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静态合规监督的结合点还没有充分发掘。
下步打算
1.进一步明确重点监管内容。一是全方位监管“三定”规定的执行情况。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通过逐条分析“三定”规定的落实情况和具体成效,明确相应的标准和依据,实现“三定”规定的整体化、条目化、精细化监管,同时加强与巡察审计等部门的联动工作,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要求落实“职责、机构、编制”相关规定,统筹督促部门限期整改问题,同时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结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统筹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二是多角度监管职责边界协同协调情况。贯彻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建立与12345热线长效对接机制,定期梳理汇总退单争议事项,逐条分析争议事项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严格按照部门“三定”规定明确部门职责边界,对于职责分工不明晰的交叉事项,梳理各个环节的职责颗粒点,确保部门履职有疑可解、有争可依,助推热线办理,服务高品质民生。对于部门推诿不办理的复杂事项,通过加强职能运行监管,解决部门内部环节繁多、程序复杂,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协作会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督促部门履职尽责,服务高质量发展。逐项跟踪分析职责边界事项履职情况,组织开展牵头责任和配合责任部门相互评价,倒逼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争先履职进位。
2.进一步强化结果运用。一是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适当提升职能运行监管情况在考核指标体系的占比,增强部门的重视程度,引导部门主动发现问题、编办协助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提高履职水平。同时针对评估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或政策建议。同时注重过程监管,强化问题精准整改,形成“分析—反馈—整改—评估”的管理闭环模式,形成以监管调研促进履职的良性循环。二是加强信息共享。以推动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把职能运行监管情况作为体制机制优化调整、机构编制资源使用的重要标尺,根据职能运行监管情况主动、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紧密关联机构职能运行情况与部门机构编制事项动议、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提升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