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保障水平

       
    

中共郑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内容提要〕近年来,郑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保障民生和推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全力以赴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积极贡献。机构编制部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思考和把握的重点任务之一。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精准把握机构编制的工作方向

1.充分认清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中心城市是国家住建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全国城镇体系中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2010 年国家启动中心城市工作,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上出现的新“塔尖”,集中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的主要优势,是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及住建部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形成国家层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政策体系,对郑州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标志着郑州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精准把握新时期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定位。为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理顺机构编制管理和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党中央调整优化中央编委领导体制,作为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统筹负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编办作为编委办事机构,承担编委日常工作,归口组织部门管理。这次机构调整对机构编制部门自身是难得发展契机,有利于机构编制部门发挥自身在职责调整、机构设置、职数核定、编制配备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从机构职能体系调整上,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更加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

3.着力加强机构编制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新征程上,机构编制部门要持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专业化机构编制干部队伍。要继续弘扬“干事干练干净”优良作风,坚持用“实践实绩实效”选拔干部,打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机构编制部门党员干部要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真正把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持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大局中思考、谋划、推进。同时,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对上级定下来的事,对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事,对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尽心竭力抓好推进落实。要大兴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干事创业之风,努力减少文山会海,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掌握实情,解决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不仅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更要带头干、具体抓、严纪律、树标杆、作示范,以真抓实干、勤政廉政的实际行动形成级级转作风、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立足本职、担当作为,为党委当好参谋助手

1.从全局高度把握机构编制工作。机构编制部门具备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不仅关系到上层建筑,还关系到经济基础,机构编制部门的意见建议和研究成果可以成为党委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机构编制部门在完成党委交办事务的基础上,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上。在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机构调整、人员编制等重大事项上,把机构编制放在大局中谋划,放在党委部署中考虑,时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从更高层次、更开阔视野来把握、审视机构编制工作,力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悟得更透、谋得更准,不断提高机构编制部门自身理论层次、研究质量、工作能力、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服务。

2.不断推动机构编制创新发展。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深厚源泉,机构编制部门处在改革发展创新的最前沿,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在完成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到与党委合心、合力、合频、合拍。在改革方面,既要抓好党的机构改革,又要抓好政府机构改革,突出重点、层层推进,还要抓好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和乡镇体制机制改革等“后半篇文章”,既强调管理,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又强调要管好、管活、管出成效。既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敢于坚持原则,又要善于推进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履职尽责。在工作上既要有思路、有办法,凡事定了就干,务求实效。要能干事、干成事、争一流、创佳绩,以效果评论功过。

3.提高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力。围绕上级关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谋篇布局、建言献策。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把机构编制工作重心不断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聚焦聚力。立足市情,提出切合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制度规定的实际措施。以体制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管理服务是否得到提升、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来检验工作成果。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点,着力破除影响或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推动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努力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1.守正创新谋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认真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后续各项改革任务台账,推动改革提质增效。二是巩固深化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后续工作,通过建立台账、适时通报以及与综合绩效考评有效结合等方式,督促指导各部门涉改机构顺利运转,确保改革任务落实。三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参与开发区改革发展工作,从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上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各个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2.聚焦基层树导向,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持续深化放权赋能改革。指导督促各单位通过完善配套措施、强化自身建设、优化办事流程等方式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对开发区进行专题调研,梳理提出开发区第二批赋权建议清单,加快推动各有关单位经济发展。二是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联合各有关部门,对乡镇平安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进行复核评估,指导区县(市)制定职能部门下放乡镇和街道职责准入制度,让基层减负取得实效。

3.优化管理增质效,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是坚持资源配置高效益。着眼优化部门机构设置,优化调整各有关单位内设机构,增强工作力量;着眼深化职能融合,为部分单位加挂牌子,增加工作职能;着眼厘清职责边界,科学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关系。二是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及时更新维护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信息,做好涉改事业单位人员信息调整。三是提升机构编制登记管理水平,依法规范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补办证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