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委编办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和重要部门,注重评估结果运用,从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和切实保障部门现实需求两个层面,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探索创新管理工作机制,助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严格控制总量,切实提升行政编制使用效能
一是强化严管意识,持续传导严控行政编制管理导向。通过区委编委会议、区委主要领导调研等契机,全面汇报行政编制使用情况,让区委领导清楚掌握全区行政编制现状;通过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组工专题培训等方式,向部门传导行政编制偏紧情况,推动部门自身从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机制方面发挥编制效能。
二是理顺职能配置,尽可能释放行政编制使用空间。针对区经委等部门的行政编制需求,进一步梳理部门职能,将事务性职能交由事业单位承担,释放行政编制使用空间。协助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非在编人员使用管理办法,规范编外人员管理。
三是转化保障方式,切实解决部门实际需求。针对区建设管理委、区绿化市容局等部门关于人员力量不足的需求,指导其在编制总量内通过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加强领导力量配备等方式解决。针对援滇、领导干部退岗等情况产生超编的部门,增核周转编制并建立跟踪台账,在特殊情况结束后及时予以收回。
二、优化结构布局,积极盘活用好事业编制资源
一是统筹配置,保障重点领域编制需求。在调整13家事业单位编制过程中,聚焦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细化论证过程、统一调配幅度、平衡资源配置,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各区比对等几个层面论证增编的可行性。
二是内部挖潜,调整优化事业机构布局。进一步梳理部门职能,针对本区河湖管理体量较大的实际情况,整合组建区水务局所属河湖管理中心;结合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整合组建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所属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切实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
三是有增有减,积极服务社会事业发展。针对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和学生数日益减少的实际情况,支持设立东滩高中,调整优化教育系统“四学段”学校党政领导职数配备。深入研究教育系统编制实际需求,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有序收回教育系统部分事业编制。
三、完善制度机制,不断夯实机构编制管理基础
一是夯实制度基础。梳理形成《编办工作制度选编》,涉及机构改革、监督检查、事业登记、实名制等各方面常用文件及操作口径45个,对于编委规则和编办细则规定较为原则的事项进行梳理汇总,进一步明确操作办法。
二是夯实联动机制。在权责清单集中调整工作中,函请区府办、区政务服务办、区司法局、区人大法制委等部门组成权责清单工作小组,明确联审程序,形成部门确认、编办汇总初审、工作小组会审、分管副区长审核、编委领导审定的全程把关联审机制。
三是夯实事业单位管理基础。以“严控增量、化解存量”为目标,积极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深化待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清理,基本实现区域内存量待注销单位清零。同时,主动服务、积极跟进,加强对新增待注销事业单位的宣传培训和操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