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中介服务产业发展与制度动力协同机制

       
    

侯 德 贤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上海经济与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经济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市场化与政府规制(制度)的协同互动。资源配置涉及到其相关性(外部性)中之一的社会基础设施(有助于生产转换的制度、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法律和产权制度的有效性、国际性语言的掌握、社会公平程度)的质量条件。况且社会基础设施与政府及其制度政策的有效性关系密切。其有效性涉及到产业组织及个体的信息交流、投资、生产与消费商品和服务等诸多因素的经济环境优化问题;体现出它与政治、制度以及法律条件(PIL)(Political,institutional and legal conditions)相关性①。因此制度动力与产业发展及其对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十分重要。

    上海知识性中介服务产业组织发展与
    政府制度供给相关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指导方针,在《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的制订与提出中,重点强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实现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暨延伸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以促进上海城市经济与社会功能的根本性转变。


    “知识和技术创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外部性(Externality)的存在,一个国家知识存量越大,在外部性作用下,其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就越大。……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逻辑路线是:(1)技术进步内生化;(2)生产规模报酬递增;(3)外部性的存在;(4)寻求合适的技术进步源泉:知识、R&D活动、人力资本、公共投资与基础设施等等。”②在面临国家和上海城市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进程中,从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及其产业组织发展现实路径来看,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管理十分重要。


    上海市政府在强化“以市场为主导发展现代服务业”理念的同时,关注到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不断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和垄断因素的不利影响。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要素供给、制度供给、规划供给和其他相关供给因素的优化;通过政府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度供给)的多元化措施支持,采取政府扶持与政府规制搭建各种公共服务(产业创业园区与保税区规划与建设、户籍与人才流动、产业投资与教育服务等)平台,积极创造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突出规制化方式对于现代服务业(暨知识性中介服务产业组织)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


    通过国家立法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制订严格的技术与法律标准,强化对于技术进步、空间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体系、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等规制化管理,促进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组织的顺利演进。在“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产业发展指导原则下,通过国际化(ISO系列相关标准)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法制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围绕城市功能转变,因势利导,构筑“高增加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③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在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中,强化了规制化的引导管理方式。

    资料来源:据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6上海工业发展报告》http://www.shec.gov.cn资料整理。

    市场经济背景中,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组织的发展,在政府规制化引导与管理下,优化城市经济管理与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促进实现城市资源要素或资产的不断增值;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优化,注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意义,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目标。


    上海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组织
     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与政府规制相关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世界经济格局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进一步不断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设与完善进程中,社会服务体系面临不断变更与转型,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服务主体构成形式较为单一,导致社会化服务相关责任承担主体的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所需的服务体系中服务主体与形式亟需相应地演进;同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对加快社会服务结构主体构成调整的需求体现出紧迫性。政府如何顺应社会客观发展要求,加大引导与管理力度,注重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关注服务主体构成多元化趋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投资更加看好中国的有利时机,根据我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不断推进开放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上海切实按照国家的部署,认真履行国家对“WTO”的各项承诺,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把工作重心转向“提高质量、强化功能、优化结构、拓宽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按照“两个优先”的战略布局,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吸收外资,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强提高引进外资中的技术含量,提升上海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上海市在相关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中,明确涉及“现代服务业”的行业投资目录指导内容。如在《上海市外商投资重点产业目录》④作出明确指导:
“服务业:


(一)金融服务业:1.银行、财务公司;2.保险公司;3.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金融租赁公司;5.保险中介公司。


(二)物流业:1.第三方物流企业;2.分拨配送中心;3.物流房地产开发;4.集装箱多式联运;5.道路货运;6.物流信息系统开发。


(三)分销业:1.一般商品的批发、零售企业;2.一般商品的外贸企业;3.国际采购中心;


(四)社会事业:1.高等教育的合作办学;2.文化经纪(限于合作、合伙);3.电影院的建设、经营(中方控股);4.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电影制作(中方控股;5.医疗、保健服务(限于合资、合作),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机构、肿瘤诊疗机构、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护理机构(包括高层次老年护理医疗机构;6.体育竞赛、表演;体育设施建设、改造和经营管理(除高尔夫球场);体育俱乐部。7.老年人服务(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社区活动中心、养老服务管理咨询机构、养老服务职业培训机构、老年人护理康复用品服务机构等)。


(五)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1.研究开发机构(中心);2.测绘公司(中方控股);3.认证机构;4.民用卫星等技术的开发;5.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企业孵化中心;6.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7.同位素、辐射及激光技术;8.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9.节约能源开发技术;10.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11.环境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


(六)房地产业:1.普通商品住宅的开发建设;2.旧区改造;3.写字楼和高档宾馆建设、管理;4.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经营;5.建筑设计公司;6.建筑装潢公司。


(七)旅游业:1.国际会展设施的建设、经营;2.旅行社;3.旅游景区(点)的建设、经营;4.旅游线路及旅游集散站的建设、经营;


(八)信息、咨询服务业:1.国际经济、科技、环保信息咨询服务;2.会计、审计(限于合作);

3.各类经纪、中介服务;4.专业服务。”


    上海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海市政府针对贯彻《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的指导精神,提出《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合理引导社会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优化上海现代服务业投资与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上海城市发展的服务功能。其中部分内容中涉及服务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五)对本市现代服务业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按照不同情况,予以享受本市国有企业重大资产重组、本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重组、外资并购本市国有企业等相关政策。外资、民资在参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过程中,对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以及实施关闭、破产等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享受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参与现代服务业国有经济改制过程中,相关的产权交易费、房地产交易和变更手续费等相关收费项目,按规定实行减免政策。”⑤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市场化、多元化、规制化”方式,不断提升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产品市场供给丰富性,满足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多元化需求。


    制度动力与现代服务产业组织发展集聚效应


    政府相关部门在服务主体多元化产业投资方向引导方面,作出了规范化指向,强化服务主体与服务市场之间多元化信息匹配,同时强化投资服务环境优化管理,以提高服务主体投资效应。
面对上海在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优化方面的潜在经济效益收益背景,不少国际暨香港、澳门和台湾产业投资商,把投资重点关注于上海区域,外资服务主体在现代服务业(暨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相关行业)的投资比例逐步加大,与内资服务主体一起构成了上海现代中介服务主体多元化特色。


    近年来,上海现代服务业(暨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组织)机构集聚数量不断增加,上海外资投资性公司130家、外资研发中心17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29家。截止到2006年3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的,以上海作为在华投资、营运、拓展业务“头脑中心”的此外上海还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1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⑥


    上海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在于政府相关产业制度安排的合理演进意义,其中对于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而产生的收益激励极为重要,产业组织集聚的外生性与上海市政府产业制度合理安排的内生性引导之间的协同机制,扩展了上海现代服务业(暨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经济增长的发展空间。这种产业经济发展的建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上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特点,“这些模型都取决于一个能驱动模型的暗含的激励结构的存在,如果不将制度中派生出来的激励结构作为这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对我来说将是一个无结果的试验”。⑦上海现代中介服务产业组织服务主体多元化构成,对于优化上海现代服务业体系结构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①朱国宏、桂勇主编,(2005):《经济社会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4页。
②袁志刚,(1999):《知识经济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32页。
③资料来源: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纲要》。
〔2〕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国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sh.gov.cn)
④资料来源:上海工商注册官方网站/http://www/shgszc.com
⑤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国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sh.gov.cn)2005年11月30日
⑥资料来源:
〔1〕杨联民,《上海成为中国总部经济之都》〔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3月22日http://www.eastmoney.com/060322,381558.html.
〔2〕郑俊杰,《“十一五”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要达200家》〔N〕《每日经济新闻》2006年5月15日。http://www.nbd.com.cn/newShow.asp?D_ID=36363.
〔3〕《上海将扶持一批总部经济载体-首张总部经济地图“圈定”16个基地》〔N〕《解放日报》》2006年4月29日
⑦资料来源:〔美〕道格拉斯C.诺斯,(1994):《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79-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