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机构编制规范化实名制管理

       
    

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李宗杰

如何有效遏制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始终无法回避的难题。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编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利用现代技术创建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以各级编办为管控环、联动部门为协作环、各单位为应用环,省、市、县数据上下实时贯通的“三层三环”网络化实名制管理模式,把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要求落到了实处。这一全新模式的建立,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由手工作业方式向现代电子政务的转变,由封闭、落后向公开、透明、高效的转变,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实时动态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规范管理的转变,得到各级领导、各有关单位的赞誉和好评。年初召开的2010年第1次省编委会议上,省编委主任、省长栗战书对编办着力创新管理方式、推进网络平台建设、有效遏制超编超职数问题的做法,以及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财政支出的明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跳出传统思维方式,谋划实名制管理新办法


    我省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起步,历经了手工登记、单机版计算机管理的不同阶段,到2002年底,应用自主研发的单机版软件分别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数据库,形成全省统一管理的模式,对机构编制的市县两级自主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虽然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法规政策要求也很明确,但却不能完全得到落实,而且原有模式中存在的数据汇总延迟、日常管理各自为政等不足,也造成无法对下级进行有效监督,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如何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紧紧抓住机构编制管理的难点问题,我们在借鉴其他领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践,提出了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管理新机制,变分散管理为分层制约;通过建立协调配合新机制,变岛状管理为环形管理;通过建立防患未然新机制,变事后监督为提前介入。


    2008年,我们开始谋划建设覆盖全省的网络管理平台。着眼于机构编制管理需要,我们把统一管理、规范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技术设计之中,集管理、控制、统计、分析、决策功能为一体,提出实施“三三三”工程,即:纵向省、市、县编办上下数据贯通的三级联网;横向各级编办、联动部门以及各应用单位环环相连的三环布局,开发机构编制网上办公、日常管理、查询分析的三大网络功能。这个“三三三”工程把功能与技术相对接,融合各级编办的数据信息孤岛,建设全省机构编制信息数据总库,每一层的变动随时在全省数据库中生成,实现全省机构编制数据的即时、动态统计和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管;对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推行电子编制证取代传统的纸质编制证,实现落编、减员等日常管理的网上受理和审批,真正实现实名制管理;对各级编办、各有关联动部门进行网上授权,运用网络平台在各自管理范围内行使职权,超权限、超编制、超职数等产生的数据无法进入数据总库,总库以外的数据不予承认并进行督查追究,确保全省机构编制管理在平台的约束下规范、有序运行。这些措施的确立,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化解原来管理中的难点,而且进一步强化了机构编制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普遍认可。


    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网络平台建设


    在开始谋划建设网络管理平台时,一位IT行业的知名专家曾经在论证会上说:系统化信息工程建设周期最少要2-3年的时间。省编办领导班子对此事高度重视,在全办和全系统统一思想,把这项工作与政府机构改革并列为全年的两项重点工作,并强调要举全力突破难点问题,动员一切力量攻坚克难。2008年初,平台建设在发改委立项;3月,项目经费得到省财政厅批准;6月,各级编办开始筹备设备、录入信息;7月,软件研发完成;9月,平台框架基本搭建完毕; 11月,完成各级编办网络操作员培训;12月,成功搭载政务网实现省市县三级网络连接;2009年3月,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超常规手段进行了强力推进:从全办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若干推进小组,分别负责资金筹措、软件研发、设备采购、网络连接等事宜;对遇到的因专网所需资金过于庞大而无力承担等难题,经多方沟通协调,最终在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的支持下,免费搭载了省政府政务专网;在开展基础文件扫描录入和人员编制数据导入期间,各市、县编办按照省编办要求,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将所有本级编委、编办的共10万余份文件全部扫描成电子文档、近120万条人员信息全部导入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了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据上亿个指标项的动态管理;为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开展了入库信息数据的集中清理核查,在最后核查的攻坚冲刺阶段,各级编办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连续奋战。遇到问题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系统上下的艰苦努力,终于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建成了网络管理平台。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果没有各级编委、编办的坚强领导,没有系统上下的齐心协力,没有超常规的工作推进手段和方式,没有各级编办工作人员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我省的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就不可能建成。


    抓好平台联动建设,
    建立部门协调配合管理机制


    为确保平台的权威性、有效性,我们进一步放大管理效应,努力建立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共享数据、参与管理的联动机制。网络管理平台的联动功能,就是通过预留网络接口、授权部门登录平台,使联动部门、各应用单位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应机构编制数据,或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相关数据维护。这种功能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数据的完善和共享,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部门的龙头作用,还能使各部门都能享受到平台带来的高效和便利。


    平台正式运行前,省编办与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安厅等8个单位联合下发《关于机构编制网络管理系统使用管理的通知》(黑编办〔2009〕2号),明确提出:平台的机构编制数据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向各联动部门公布的标准数据;“电子编制证”是记载各单位机构编制数据的载体和办理各项事宜的有效凭证;各联动部门负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数据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和解释并承担责任。平台正式运行后,省编办多次召集联席会议,研究推动联动管理的有关事宜,并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对平台功能进行充实完善。


    目前,各联动部门办公时间都置身于同一个管理平台,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把编制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了管理上的合力。省财政厅有80多人同时在线,在财政预算、编审、国库等管理中,已经把机构编制网络实名制数据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对未进入全省机构编制“三级”管理平台中的机构、编制、人员一概不予承认,不予核拨经费;省人社厅的调配、工资统发、社保、医保等项工作,省委组织部的干部提拔使用、处级干部备案等项工作,省目标办的核发机关年度目标奖工作,等等,都以这个平台的机构、编制、职数和实有人员数据作为权威数据。


    加强机构编制网络督查,
    预防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是对机构编制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的根本目的。我们在网络管理平台中建立了违规超限报警机制,增加了机构编制预警、提示等特殊功能。机构编制数据中如存在违规机构、超编进人等问题,系统将自动亮起“红灯”提示报警,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目前,省、市、县三级编办按照各自管理权限,完成对本级及下级机构编制和人员数据的日常管理,有效控制了机构的超限审批、编制的无序增长、人员的超编进入。这不仅做到了对过去违规机构、超编人员的逐步清理规范,而且能够保证全省今后不再出现新的违规机构、新的机关事业编制和新的超编人员,实现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从事后、盲目、被动向主动、动态、预防的方向转变。


    2009年开始,我们紧紧依托平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全省机构编制进行了网络督查。一是对超限机构进行清查。先后审核出超权限审批的行政机构200多个、事业单位近千个,在平台中都已经进行了“另册”处理,待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按权限履行审批程序或提出清理意见后,再做出恢复或删除的决定。二是严格执行招考公务员编制使用计划核准制度。围绕落实党政机关超编人员消化工作,纠正了严重超编或超出2010年编制限额招录公务员的行为。三是对群众举报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专项督查。2009年4月专项查办了某县违规使用县定事业编制招用公安局文职人员的问题,在核查平台数据、确认举报属实的基础上,对其行为进行了纠正并通报全省。
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的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到: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必须坚持权力制约理念,通过权力运行一体化把集中统一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坚持标准统一理念,通过管理标准一体化把科学规范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坚持协同配合理念,通过管理联动化把建立协调制约机制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坚持强化监督理念,通过监督即时化把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将在中央编办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不断提升全省机构编制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