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实行机构编制调整事项 跟踪问效机制的辨析

       
    

南通市编办

【内容提要】为加强对重要机构编制决策事项的跟踪指导、督查问效,确保机构编制事项及时、准确、高效运行。近年来,南通市围绕“建立机构编制重要审批事项跟踪问效机制”这一课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出台了《关于对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进行跟踪问效的实施意见》。去年以来,对260个机构编制批复事项、38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实施跟踪问效。跟踪问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使各级机构编制法律意识再强化,监督检查的手段再创新,服务理念再转变,为机构编制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监督检查工作创新发展探索了方法和路子。

开展跟踪问效的必要性

跟踪问效,就是依据相关法规要求,对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执行进行跟踪督促、检查、指导、调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机构编制批复事项得到全面落实的动态过程。

开展对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进行跟踪问效,是职责所在、形势所需、发展之本。

1.对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进行跟踪问效,是机构编制部门职责所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配置执政资源的有效手段,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不可缺少的形式,是推进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起到了源头性和基础性作用。机构编制部门通过跟踪督查的方式了解地区、部门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地区、部门的运行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可以确保调整后的机构编制更加科学、顺畅、有效,促进各地、各部门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

2.对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进行跟踪问效,是落实“审批监管并重”要求的重要举措。南通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摸索出一些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总体讲,各级对机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法规意识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效益进一步凸现。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在执行和落实机构编制批复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法规意识不强,对审批事项落实不及时,执行不到位;有的单位大局意识不够强,不能正确对待机构编制重要审批事项结果,执行中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单位对机构编制批复的内容理解、把握不够、业务不熟,机械执行机构编制审批事项内容,影响审批事项效能发挥。建立机构编制调整跟踪问效制度,开展跟踪问效可以及时对部门单位执行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跟踪指导、督查问效,为机构编制事项及时、准确、有效运行提供服务,避免出现执行偏差。

3.对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进行跟踪问效,是机构编制调整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构编制审批涉及的层面与创新性工作越来越多。由于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和审批前期思路的局限,审批事项个别细节在执行过程中可能有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地方,若编制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就会导致微调不及时,从而影响全局效果。机构编制调整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把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跟踪问效纳入到机构编制管理流程中,作为机构编制管理、评估的补充和延伸,着力打造事前调研评估、事中跟踪问效、事后绩效评价的机构编制科学管理流程。从而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督”的被动局面,以弥补审批项目后续监督管理的空白。

主要做法

开展跟踪问效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又一创新。实践中,南通市积极借鉴以“三责联审”为载体的机构编制责任审核、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等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本着实用、实效、便于操作的原则,对跟踪问效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作了规范。出台了《关于对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进行跟踪问效的实施意见》,为确保机构编制事项及时、准确、有效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一)科学确定跟踪问效的范围和内容。

机构编制调整事项主要包括: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经济发达镇改革、“区镇(街)合一”管理体制调整、市政府部门管理体制调整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2.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重大调整。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保障、行政审批、公共事业管理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的重大调整。

3.事业单位改革。市属事业单位的撤并整合、综合设置、清理下放等重大调整;市、县(市、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等。

4.重要机构编制决策事项。市级机关部门及规格相当于处级事业机构的设立、重要职责调整、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重大调整。县(市)区党政机关(含部门管理机构、派出机构)正科级机构的设立与重大调整;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设立与重大调整等。

对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实施跟踪问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掌握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落实的执行力。各地、各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审批或批复要求,将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落实到位;是否存在执行不力、变形走样、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评价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实施的效益性。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落实到位后,各地、各单位职能履行情况、机构运行情况、人员结构情况、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情况等;是否产生了积极效果、取得了预期成效。

3.检验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实践,检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或批复的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是否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准确有效,是否能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正完善、调整优化。

(二)严格规范跟踪问效的方法和步骤。

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跟踪问效一般在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公布实施后6个月内进行(涉及重大改革的跟踪问效,根据改革进展情况灵活确定时间),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实施:

1.计划准备。市编办督查处对阶段性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审批事项进行筛选,提出跟踪问效实施计划,经市编办主任室研究后确定跟踪问效实施对象。研究拟定跟踪问效实施方案,明确跟踪问效的重点内容、程序步骤、组织分工和选用的评价指标、必备的评价资料等,同时提前下达跟踪问效通知。

2.自查自评。被跟踪问效的地区、单位根据要求,开展全面自查,重点检查机构编制调整事项是否完全落实到位,机构编制调整后职能履行情况、机构运行情况、取得的突出成效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等。以书面形式上报贯彻执行机构编制调整的有关情况,并对下一步机构编制是否需要调整提出意见和建议。

3.跟踪督查。市编办督查处牵头,组建跟踪问效工作组,采取查阅资料、访谈座谈、调查问卷、考评打分、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开展跟踪督查,多方收集信息,掌握地区、单位落实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举措和成效。对发现的问题形成整改督办单,及时反馈至部门,提出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在整改落实到位之前冻结其机构编制审批工作,问题严重的视情况予以通报。

4.效益评价。市编办跟踪问效工作组采取组织专家组评议、集体研讨、听取意见等形式,对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落实到位后,各地区、单位职能履行情况、机构运行情况、人员结构情况、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论证分析。

5.调整落实。市编办跟踪问效工作组对跟踪问效情况进行梳理汇总,总结地区、单位执行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取得的成效、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和对策措施,以及进一步调整完善机构编制的建议和意见,提交市编办主任室。对确需调整的机构编制事项,按照规定和程序研究落实。

开展跟踪问效,必须区别不同的对象、事项,有针对性地选择问效的方法。主要采取电话随访、公函调查、现场督查等方式。一般事项,督查部门通过电话随访、公涵调查,听取报告、了解情况;重要事项,组织相关人员到具体单位、部门现场督查、问效,既看批复执行情况,又看运行的效果。

初步成效

开展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跟踪问效工作,尽管时间不长,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作用还是比较明显。

1.维护了机构编制审批事项的严肃性权威性。开展对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跟踪问效,就是看批复调整事项有没有不折不扣执行落实到位。“令行禁止”做得怎样?强调“编制就是法律”的要求。加强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跟踪监管,进一步增强了地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主体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和主动接受监督检查的意识。2011年,市政府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为防止部门职能归并走形式,确保及时到位,高效运行。市编办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38个部门全程跟踪督查,从源头上遏制了落实不及时、执行不到位、执行偏差等问题,有效维护了机构编制审批事项的严肃性、权威性。

2.确保了机构编制审批事项的有效落实。机构编制调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地区或单位科学运行和协调发展。去年,市编办给公安局机构编制报告批复7个,涉及机构设置、内设机构调整、领导职数等事项。该市发现批复下达四个月仍有部分事项没落实,为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组织督查人员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跟踪指导,确保了调整事项及时有效落实。目前机构编制审批事项一般在批复后2个月内基本到位,一时难以到位事项,责任单位都能主动报告事由和落实到位的时限。

3.拓展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方法手段。跟踪问效的形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方式方法上,做到因事而宜,操作既规范又灵活。对监督检查主体来说,能够掌握主动权,切实做到“机构编制审批到哪,跟踪问效也就到哪”。通过跟踪问效的方式,实现了审批和监督的无缝对接,监督检查的手段再创新。跟踪问效,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通过实践检验,与“三责联审”、“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一起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新格局。

4.转变了机构编制部门的服务理念。跟踪问效,既是督查,又是一种指导。主动问效能及时听取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便于及时调整不合宜的事项。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调整,是近年来体制创新的重点。编办领导亲自率机关人员蹲点调研、指导抓落实,跟踪运行看成效。跟踪问效变单一督查为上门服务,也是转变作风方式的好途径。采取这样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指导部门健全职责体系,优化组织机构,提升行政效能,增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它得到了被问效部门、单位的认可和欢迎。

几点启示和思考

建立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跟踪问效机制,对于机构编制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确保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取得实效,必须多方努力,逐步将之完善。

1.跟踪问效时效性、针对性强,必须统筹安排、整体推动。实施机构编制重大调整事项跟踪问效,相比其他监督检查手段,内容更加具体,时效要求更高。机构编制部门必须统筹安排,整体推动,确保跟踪问效事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充分发挥督查服务管理的作用,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内部的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抓督查、促管理的良好氛围。建立规范的“调研—审批—监督—问效”工作流程,完善程序,细化标准,实施长效管理。

2.跟踪问效事项多、任务重,必须区别对象、突出重点。机构编制调整事项,有简有繁,涉及多个部门。开展跟踪问效,人力精力有限,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在问效过程中,必须区别不同的对象、事项,有针对性地选择问效的方法。一般事项,督查部门电话随访,听取报告即可;重要事项,要现场督查、问效,既要看批复执行情况,更要看运行的效果,同时还要听取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调整。

3.跟踪问效重在结果运用,必须坚持问效与问责相结合。跟踪问效结果要同机构编制目标管理相结合,做到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跟踪问效工作的实际成效。要加强跟踪问效结果应用研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责任评价与责任追究体系,切实解决机构编制责任主体落实难、责任大小划分难、违规行为处理难的问题。加大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置力度,跟踪问效结果纳入对地区或单位的综合绩效考评中,促进被问效地区或单位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更好地遵守机构编制纪律,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达到跟踪问效的根本目的。

4.跟踪问效政策性、专业性要求高,必须提高参与人员的全面素质。机构编制调整事项涉及的层面与创新性越来越多,给跟踪问效人员的能力素质相应提出新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加强实践锻炼,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真正掌握搞好跟踪问效工作的路径和窍门。要积极构建起一套制度管人、管事、管运行的工作机制,使跟踪问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坚持“监督者首先受监督”,对参与实施跟踪问效的全体人员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做到公道正派、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执笔人:黄卫成、陆国强、石金田、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