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的报告
嘉定区编办〔内容提要〕嘉定区位于上海的西北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转型深入推进,嘉定区经济社会发生广泛、快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加快推进,区域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现有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不能适应日渐复杂的社会形态,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机制亟需转变。主要体现在来沪人员大量无序导入,社会管理矛盾不断凸显,城市安全、秩序、市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困扰城市发展,各种社会管理问题随之而来。而街镇管理职权与责任不匹配、职能部门履职通道不顺畅、辅助人员力量整合不足、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多头、方法相似、内容交叉、信息互不相通、平台重复建设等方面等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综合管理的效能。为有效破解城市综合管理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时间,逐步形成了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整合资源,优化体制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主要做法
(一) 精简领导机构, 实现统筹领导。
将工作内容和成员单位有交叉的区城市综合管理联勤工作领导小组、区城市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区市民热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精简, 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的原则, 建立区、街镇两级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领导小组, 实现对联勤、城市网格化管理和“12345” 热线工作的统筹领导。在区级层面, 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 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第一副组长, 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 相关副区长任副组长, 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分局等51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区城市综合管理相关工作。在街镇层面, 也对领导机构进行精简, 成立相应的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街镇城市综合管理相关工作。
(二)整合管理机构,实现高效管理。
为了解决方法相似、内容交叉、信息互不相通、平台重复建设的问题,对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相关部门进行整合,优化体制机制。将区联勤办、区热线办、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整合,同时整合联勤、城市网格化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24小时应急值守及区应急办事务职能,建立区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联勤网格化中心),进行实体化运作,实现城市综合管理高效运行。区联勤网格化中心编制在整合各机构编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心今后发展需要,从控制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的角度进行核定。中心现有人员由原区联勤办、区热线办、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和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人员整合而成。区联勤网格化中心有管理人员、信息指挥员、督查员三支队伍,其中管理人员为事业编制,编制额为25名,现有15人;信息指挥员现有23人,督查员现有34人,都统一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三)构建联勤网格化体系,做实街镇中心。
2011年开始就以做实街镇为基础推进联勤网格化工作。首先,在机制上做实街镇协调指挥平台,逐步建立健全“三级平台、两级指挥”(即区、街镇、村居委三级平台和区、街镇两级协调指挥)的联勤网格化工作体系。随后,在体制上做实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2014年初,与区级层面同步推进街镇层面的体制整合,建立与区联勤网格化中心对应的街镇联勤城市网格化中心,事业编制数从5人到16人不等,在街镇编制内进行调剂。街镇中心有管理人员、信息指挥员、巡防队员等队伍,其中管理人员为事业编制,信息指挥员和巡防队员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由街镇中心统一管理。通过在体制上做实街镇中心,进一步强化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在辖区内的统筹、协调、指挥作用。同时,公安、城管等常态参勤单位派员参与街镇的日常巡防工作;工商、食药监等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动态参勤。在村、居等自治区域层面,依托原有的综治工作站体制,将综治和联勤网格化工作职能进行整合,设立综治联勤工作站,与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进行对接。
(四)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一网式”管理。
按照“五个统一,一个强化”即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责任网格、统一工作标准、统一人员队伍、统一协调指挥和强化社会常态长效管理的要求,将各类城市综合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网式”管理,构建“多种力量整合,多种平台合一、多种情况切换、指挥权威高效”的联勤网格化工作格局。全区划分为417个责任网格,其中,城市化区域96个责任网格(约90平方公里),村居等自治区域(即“小联勤”区域)321个责任网格。对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统一的事(部)件明细表,共10大类、151小类,明确了各参勤单位的职责和响应、处置时限。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等形式,组建了12支巡防队伍和协助综合执法机动队伍、约1000名联勤巡防队员,由各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统一管理,在96个城市化区域责任网格开展巡防。将公安、城管、工商、食药监、房管、司法、交通、卫生、文广、质监等行政职能部门相关工作纳入联勤网格化体系,开展常态或动态参勤。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网络。
(五)坚持制度保障,实现标准化运行。
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是嘉定区推进联勤网格化工作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了市级部门的关注,被列为上海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走在全市前列。在原有制定的各项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研制并发布《巡防队员勤务规程》、《信息指挥员操作规程》、《处置部门处置反馈规程》、《工作内容(事件、部件)规范》、《责任网格划分规则》等13项关键和急需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初步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联勤网格化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响应模式、操作规程、处置流程、处置责任、人员职责等,使联勤网格化工作不仅从有章可循转变为有标可依,还成为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
(六)着力拓展延伸,实现村居自治。
农村、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嘉定区从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的角度出发,着力推动联勤网格化工作向农村、社区、专业市场、企事业单位等自治体领域拓展延伸,以综治联勤工作站为基础,构建“小联勤”工作机制,完善“大小联勤”对接联动,实现联勤的更广覆盖,全面提升区域自治管理水平。通过工作站充分整合保安、村民组长、楼组长等力量,加强公共安全、信访、调解、法制宣传、治安、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服务和管理、预防和减少犯罪等工作,及时发现和干预各类矛盾、问题,多渠道合力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同时,加强“小联勤”预防、发现、干预、共同治理机制建设,明确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规范“大小联勤”对接、联动,对村(居)委、专业市场等难以解决、需要依法处置的问题,及时向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报告,由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调度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到达现场、解决问题,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成效和启示
嘉定区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管理方式深刻转变。在联勤网格化理念和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的引领下,政府在城市综合管理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由条线分散管理、单打独斗向街镇统筹领导、相互协同转变;由政府职能部门被动介入向巡防主动发现转变;由事后执法向全程管理转变。城市综合管理手段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更加人性化。
二是群众认同程度逐步提高。探索“合成加科技、依法加服务”联勤网格化机制的主线,不断深入开展“小联勤”,充分依靠基层党员、志愿者力量,广泛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涉及公共安全、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的自治管理和自我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运用群众来解决群众问题,使得群众对联勤网格化工作的认同程度逐步提高。执法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综合管理中对抗减少,政府形象进一步优化,干群、政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是联勤网格化机制不断完善。通过整合联勤、城市网格化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24小时应急值守及区应急办事务职能,进一步拓展联勤网格化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联勤网格化机制,不断夯实“三级平台、两级指挥”的联勤网格化工作基础,建立12个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12支巡防队伍和协助综合执法机动队伍,充分发挥街镇在块上的统筹协调作用,城市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
四是联勤网格化实效更加凸显。嘉定区公众安全明显提升,2013年110报警类处警数同比下降1.73%,2014年1~9月110报警类处警数同比下降5.97%,呈连续下降趋势,其中2014年1~9月,全区街面“两抢”、马路诈骗、扒窃拎包类案件同比分别下降了31%、17.7%和11.7%。公共秩序明显好转,轨道交通站点、医院等重点区域秩序规范,黑车、流动摊贩等明显减少。公共环境明显改观,通过标准化的城市综合管理,部分城市管理顽症得到有效解决。2012年城管执法案件查处量同比下降36.09%,处罚金额同比下降34.96%;2013年城管执法案件查处量同比下降32.82%,处罚金额同比下降10.69%;2014年1~9月城管执法案件查处量同比下降3.7%,处罚金额同比下降11%,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这一做法主要有五方面的启示:
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联勤网格化工作从提出、论证、试点到全区推进,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区委、区政府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科学谋划、动员部署、督导推进,各街镇和各委办局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相关领导配合抓,联勤网格化工作得以在面上快速铺开,短时间内显现成效。
二是做实街镇是关键。街镇是联勤网格化工作的关键、是条块融合的基础。做实各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是联勤网格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街镇联勤网格化工作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强化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才能夯实联勤网格化工作深入发展、深化完善的基础,确保整个联勤网格化工作的成效。
三是部门支持是保障。区相关职能部门是联勤网格化工作的支撑、是条块融合的保障。相关职能部门迅速按照联勤网格化工作的要求落实本部门与区、街镇联勤网格化中心的对接。依托联勤网格化机制,条线力量在较短时间内落实到街镇上。在参勤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主动跨前、密切配合,切实按照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开展工作,有效确保联勤网格化工作有序、正常运转。
四是扩大参与是重点。社会力量是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资源,群众在城市综合管理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联勤网格化工作充分发挥居民群众、社会组织的参与、协同作用,推动城市综合管理由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参与转变,建立政府协调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城市综合管理格局。
五是为民服务是根本。城市综合管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民服务。联勤网格化工作从一开始就把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作为根本立足点,特别是在整合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后,紧紧围绕群众呼声和要求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城市综合管理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