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 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

       
    

鞠增玉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机构改革的职能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统领,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导向,深度把握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这一着力点,深化认识机构编制法定化这一重要保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筹抓好改革准备,不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确保不折不扣地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项部署。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改革方向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

1. 坚定政治意识,深刻领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统领。

党政军民学, 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明确指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这深刻昭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正确方向指引和根本政治保证。通过机构改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既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机构编制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政治性和政权性是机构编制工作的本质特征。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设计院”“先遣队”“尖刀班”,要以本次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党的机关政治机关定位,切实强化党的观念,紧密围绕机构编制改革管理工作,在研究改革方案、统筹机构设置、配置编制资源等方面,都要体现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执政资源配置, 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2. 树立大局视野,深入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导向。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大格局中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设计,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彰显了我国提升国家治理水平、追求良政善治的决心和魄力。如,着眼机构协同高效,整合优化职能配置,改变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一些领域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老问题,使机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富有效率。又如,着眼民生之痛,回应社会热点、焦点、难点,调整强化了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等职能。再如,着眼厘清政府市场关系,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这些改革举措聚焦治理体系中的深层次弊端, 可以说“ 站位高远”“大开大合”“大破大立”,启示我们要高点站位、放宽视野,深刻认识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深入思考依托党政机构改革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现实路径,推进和保障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3. 突出问题导向,深度把握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这一着力点。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以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本次改革明确提出“优化协同高效”这6字方针,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切实抓住了各级职能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深化党政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机构编制部门, 在下一步工作中,尤其要以推进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充分认识优化、协同、高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整体, 优化重在科学设置机构和优化职能配置, 协同重在加强相关机构联动配合,高效重在提高各类机构的效率效能,优化包含着协同, 协同必须建立在优化基础之上,优化、协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高效。具体来说,要聚焦问题导向、基层所盼,切实优化各类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落实好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问题;要聚焦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在厘清上下层级间以及同一层级不同部门事权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构建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要聚焦履职到位、提升效能,强化相关机构配合联动,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改进行政运行效率,使各类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4. 强化法治观念,深化认识机构编制法定化这一重要保障。

近年来,机构编制管理方面虽已出台了一些专项的行政法规,但尚未形成广泛覆盖党委机关,以及人大、政协、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的全局性成文法,此外对机构编制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鲜有涉及和规范,导致一些地方的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超编进人,“人治化”倾向,行政效能不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是按照《决定》要求,坚定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定化,这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客观需要。这方面,既需要顶层设计推动,也要求基层勇于探索,要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法规制度,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政府职能、机构编制、职责权限和履职程序的法定化,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及早抓好改革谋划,全面夯实改革基础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现已全面铺开,地方机构改革也已箭在弦上。潍坊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围绕“四个聚焦”狠下功夫,为深化地方机构改革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1. 聚焦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凝聚改革共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体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决定》等相关文件,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学透中央政策。全面收集梳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关方案、论述等资料,形成学习资料汇编,发放到每位机构编制干部手中。采取集体学习、每周讲谈等方式,吃透上级政策,进一步搞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问题。强化政治担当。强化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的政治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强化责任担当,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打造过硬队伍为抓手,切实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成果转化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2. 聚焦全面梳理本地情况,在深度调研上下功夫。

一方面, 依托台账资料, 全面厘清改革底数。以潍坊市为例,依托全市机构编制信息系统,系统梳理市级43 个部门(单位) 和116 个事业单位职责和机构情况,建立机构台账,仔细研究部门“三定”规定,为下一步推进改革做好充足准备。通过梳理分析相关数据,全面摸清改革底数,准确掌握机构编制现状、各部门“三定”规定、历史沿革,搞清楚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实地调研访谈,深入摸清基层现状。紧密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工作,启动“机构编制调研月”活动,自2018年4月中下旬开始,分组赴县市区与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实地访谈,分专题研讨此次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点、难点、突破点,弄清楚基层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和各方面关于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切实提高改革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3. 聚焦优化基层管理体制,在简约高效上下功夫。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是基础,也是关键。但实践中也发现,基层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弊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权小责大、“小马拉大车”,等等。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确保基层有人有权有物,同时把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形成的有关加强基层政权能力建设的政策举措落实到位。二是符合基层事务特点。机构设置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的同时,也不能简单照搬上级机关设置模式,应更多地结合基层实际状况和基层事务特点来安排,科学定位各机构职能属性和工作流程,做到承接有平台,对接有路径。三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整合基层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把相近的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或平台上来,做到优化协同高效;明确政策标准和工作流程,改进政务和信息公开的体制机制,构建结构更科学、运行更便捷、共享更充分的信息网络,全面优化和提升公共事业部门的服务能力。

4. 聚焦凝聚合力协同推进,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

加强舆论引导。注重搞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做好解疑释惑,引导干部群众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让社会了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的、改革和成效,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为推进改革提供强大的外部动力。加强协调配合。“上下同欲者胜。”机构改革既强调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的机构职能要基本对应,又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相应机构和配置相关职能。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协同联动,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严明改革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和上级关于机构改革的纪律规定,明确机构改革期间,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原则上停止受理申请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等事项。组织开展“条条干预”专项检查,及时查改问题,进一步织密严格机构编制纪律“高压线”。

强化改革使命担当,保证改革蹄疾步稳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艰巨,使命重大,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发扬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到四个“更加注重”,保障党政机构改革按中央既定部署稳妥推进。

1. 更加注重提高站位、服务大局。

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大力度、深层次的大变革,必须要放到时代背景下、站在更高层次上来把握,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重大意义,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担当好改革实施的重任。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全局性、战略性部署,学会高看一眼、看深一层,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央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又要实现同改革任务的具体要求良好衔接,抓好落实,当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确保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2. 更加注重奋发有为、开拓创新。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临的矛盾多、难点多、压力大,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一定程度的“困乏疲劳症状”,因此必须振奋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次改革着眼于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新格局,范围上涵盖党政群各类机构,很多举措都具有开创性,要把创新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要善于从实践中创新,做到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要落实到实践中,多出新招数新套路,优化调整相关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推动各类机构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机衔接、有序协同。要增强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做到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攻坚克难推进改革。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3. 更加注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地方机构改革涉及面更宽、利益调整更大、相关问题更多,需要在强调整体性要求的前提下兼顾因地制宜。“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要坚持深入实际, 加强调查研究,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听取各方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善于对调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工作举措。对于改革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要坚持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别化的探索;对于改革方案中的空白点,要敢为人先,大胆试验。特别是市县处于直接面向基层社会实施管理和服务,更要在上级的支持和鼓励下,因地制宜大胆改革探索,努力趟出有价值、可推广的“新路子”“新模式”。

4. 更加注重严抓作风、持之以恒。

正确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生力军,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要求,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和自身建设,锻造一支思想高境界、业务高标准、人员高素质、管理高效能的“四高”干部队伍,为党政机构改革提供坚强保障。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坚持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引导系统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理论深度、情感温度和实践力度。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营造实事求是、勤勉敬业、追求实效的环境氛围。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大兴服务群众之风,不断完善机关制度,规范办事程序,真诚听取改革意见,真心服务部门基层,切实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树立机构编制部门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