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内容提要〕 区级机构改革是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 神,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地方机构改革专题组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上海 市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分类推进区级机构改革,既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 体性,又注重发挥各区的积极性、自主性,着力构建符合上海超大城市发展要求的区级机构职能 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
坚持上下对应与因地制宜相结 合,统筹优化区级机构职能体系
以确保上下贯通为深化区级机构改革的工作 主线,对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 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的机构职能实现基本对 应。同时,结合超大城市管理特点,因地制宜设 置机构和配置职能,完善具有上海特色的区级机 构职能体系。
1.突出上下对应,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一是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 制。重点从体制机制上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出 制度安排,各区对应组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 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网络安全和 信息化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教育工作领导小 组、国家安全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确保党的 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二是充分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通过突出 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充实协调职能,调整 完善了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等 区委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强了区委职能部门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
三是整合和对应设置政府工作部门。对标中 央和市级机构改革,统一组建自然资源、生态环 境、文化旅游、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应急 管理、医疗保障等区政府工作部门,使区级主要 机构职能与中央和市级部门有效衔接。
2.注重因地制宜,确保体现特色、保障重点。
综合考虑上海城市政府特点和各区区情差 异,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赋予 各区更多自主权,允许各区因地制宜设置2-3个特 色机构,使区级机构职能体系更加适应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阶段和功能定位。
一是围绕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工作党 委体制。为提高区委工作党委履职能力和工作水 平,更好发挥区委工作党委作用,各区结合区域 党的工作实际,在一些党员规模较大、党的工作 任务较重的领域优化设置了教育、卫生等区委工 作党委,与政府相关部门合署办公,明确了职能 定位,完善了运行机制,推动区委工作党委在相 关领域、行业、系统的干部管理、党建工作、人 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优化政府机 构设置。为更好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各区着 力完善重点领域体制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比 如,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青浦区设置了 区域发展办公室,主动加强区域对接,推动国家 战略落地;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松江区设置了科 创发展办公室,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围绕航运 中心建设,虹口区设置了投资促进办公室 (航运 服务办公室),更好发挥北外滩航运产业集聚优 势;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崇明区设置了生态产业 促进办公室,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这些 特色机构的设置,为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 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坚持整体谋划与差别管理相结 合,分类设置区级党政机构
结合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机构设置现 状,将 16 个区分为中心城区、郊区、浦东新区三 种类型,分类指导推进改革。
1.结合中心城区管理特点,统筹设置机构。
结合事权划分,统筹中心城区机构设置。一 是考虑到中心城区交通事权主要由市级职能部门 承担,为此,中心城区交通委员会均不单独设 置,由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挂牌。二是考虑到中心 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为此,中心城区均单独 设置了商务委员会,加挂经济委员会牌子。三是 为贯彻中央关于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 社会治理新路的要求,黄浦、徐汇、静安等中心 城区设置了地区工作办公室,进一步强化对基层 社会治理的指导。
2.结合郊区功能定位,科学设置机构。
结合郊区功能定位,优化郊区机构设置。一 是考虑到郊区农业、水务等管理职能较重,为 此,郊区除按照“规定动作”统一设置政府工作 部门外,比中心城区还多设了农业和农村委员 会、水务局等2个部门,更好服务郊区农业、水务 工作。二是考虑到郊区交通建设管理任务相对较 重,郊区均单独设置了交通委员会,探索建立适 应郊区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体系。三是考虑到郊 区以第二产业为主,郊区一般都设置了经济委员 会,加挂商务委员会牌子。
3.结合浦东战略任务,综合设置机构。
充分体现浦东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的功能定位和先行先试的特点,进一步加大机构 综合设置力度。一是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编办、 老干部局与组织部合署办公,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与宣传部合署办公,民族和宗教事务办、台办与 统战部合署办公,加大党政机构整合力度。二是 综合政府机构设置。生态环境局挂水务局、海洋 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牌子,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民防办 (人民防空办 公室) 牌子,建立简约精干高效的机构职能体 系。三是严控浦东机构规模。本次改革,浦东新 区机构限额核定为 32 个,实际设置党政机构 30 个,进一步加大机构精简和综合力度。
坚持总量控制与限额管理相结 合,合理确定区级机构限额
根据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严格区级党政机构限额管理。
1.从严核定限额。
为进一步加大机构的整合力度,进一步明确 区级党政机构总数不得超过 45 个,进一步加强区 级党政机构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
2.分类设置限额。
考虑到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差 异,《总体意见》 对中心城区、郊区和浦东新区机 构限额实施差异化管理,探索机构设置精细化管 理。
3.科学使用限额。
各区在制定机构改革方案时,充分考虑为未 来经济社会发展适当留有余地,部分区预留了1-2 个机构限额,今后可根据工作需要按程序调整, 为机构设置的进一步优化调整预留了空间。
坚持重心下移与资源下沉相结 合,充实加强基层力量
按照中央关于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充实 加强基层一线力量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次区级机构改革,给各区下达了部分行政编制,进一步加 强基层工作力量。
1.科学统筹编制资源。
根据“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 减平衡”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创新挖潜,从市 级层面调剂统筹了千余名行政编制,用于充实区 级机关,进一步盘活编制资源,将更多资源下沉 到区级层面,为提升区级机关服务基层、服务企 业、服务市民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保障。
2.分类划拨人员编制。
考虑到各区社会经济、人口规模、地域面积 等差异较大,区级机关行政编制基数不尽相同, 按照中心城区、郊区和浦东新区三类情况,为各 区区级机关增加行政编制,重点向改革创新任务 较重以及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地区倾斜。
3.优先保障重点领域。
此次调整的行政编制均计入各区区级机关行 政编制总量,由各区结合实际予以规范分配和使 用,在下达行政编制时,重点要求各区要充实加 强在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工 作力量,切实提升编制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