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马骏

 

〔内容提要〕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承载着优化资源配置、吸收外商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烟台市积极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活体制、强服务、聚英才,实现减负松绑、瘦身健体,进一步破除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和障碍,推动开发区回归本位、聚焦主业、重塑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为烟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贡献力量。

 

打造创新型管委会运行体制,重点突出一个“新”字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省委再造开发区体制机制优势、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烟台市坚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方向,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1. 运行模式新,着力聚焦主责主业。

实行“两剥离、一鼓励”,推动管委会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等主责主业。一是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通过“上收、下沉”的办法,剥离36 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其中,剥离的教育、体育、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卫生健康职能,由市级部门承担;采取下放、授权、委托等方式,将社区治理、基层信访维稳等31 项职能交由所属镇街按照属地原则承担。根据剥离事项同步划转人员、编制,建立管委会与相关市直部门和镇街的配合协调机制,确保职责履行不断档。二是剥离开发营运职能。推行“党工委(管委会) +”体制,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当前已实行“ 党工委(管委会) +公司、基金、行业协会、新型智库”,逐步成为承接管委会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助力产业培育、服务政府决策的有力平台。三是鼓励企业运营“区中园”。采取管委会投资参股、政策支持等方式,建立政企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2. 组织架构新,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整合归并重组现有工作机构,构建职能界限清晰、机构设置科学、机制运转顺畅的高效管理体制。打造“ 大经济” 体系, 整合原发改、经信、科技、商务、统计等领域职能,组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局,推动经济与科技深度融合、相互催化;打造“大招商”体系,整合管委会原直属专业招商机构及其他与招商相关的职能,组建招商局,下设8个市场化运营的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和中韩(烟台) 产业园服务中心,以政策叠加放大招商体制优势;打造“大建设”体系,整合原建设、自然资源、规划、交通等职能,组建建设交通局,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规划选址、建设施工等业务一体化运作,形成“集团作战”,减少推诿扯皮。改革后,管委会工作机构由24个精简设置为10个,进一步减少部门间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3. 用人方式新,着力激发干部活力。

围绕“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推行全员聘任制,探索建立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制度。制定出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员聘任制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实施以“全员聘任、档案接续”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除市级领导兼任的外,其他人员一律打破身份、职级等界限,签订聘用合同,进行聘期管理。实行全员起立、重新竞位、择优选聘、末位淘汰,对年度考核列同类人员后2%的,给予黄牌警告,进行约谈提醒,连续两年受到黄牌警告的, 降低一个档次聘用或予以解聘, 真正实现“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定岗位”。在薪酬制度上, 强化绩效考核, 以工作人员岗位业绩为依据,实施以岗定薪、动态管理、拉开档次,真正实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打造高质量企业发展环境,重点突出一个“优”字

企业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烟台市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服务企业流程再造,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努力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最优环境。

1. 叫响“三极”品牌,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叫响以“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为核心的审批服务“三极”品牌,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一是打造极简审批“样板间”。成立自贸区政务服务专区,将全区涉及的3557 件申请材料整合压减至2731 件,压减近1/4。在全省率先批量推行“证照同办、多证联办”,实现“准入即准营”;率先实施“全流程集成式服务”,企业开办申报材料由原来的25 份压减至6 份, 实现“一窗受理、一套材料申报、2 小时办结”。二是培育极速办理“试验田”。压缩审批层级,领导层级审批事项占比由51.8%压减至28.2%,平均办理时限由3.93 天压缩至2.35 天、提速40%,全区80%以上可比事项达到全国最快。创新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机制,项目从取得土地批文到获取施工许可证不超过10个工作日。全国首推投资建设项目“四书合一、三一审批”,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节能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整合形成一个报告文本,一体编制、一次报审、一文批复,使企业报告编制时间压缩2/3,费用支出减少1/2,审批时间压缩3/4。三是建设极优服务“ 桥头堡”。全国首创“中日韩跨国审批服务”,采取网络审批、容缺审批等方式,使外籍人士不出国门就能投资注册企业,已为4家日韩企业颁发营业执照。推行“全事项、全流程、全环节免费代办”“证照免费邮递”和“公章免费刻制”,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零见面、零跑腿”。开辟“24小时自助办事区”,设置各类终端机64台,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山东政务服务网和“烟台一手通”APP,实现审批“不打烊”。

2. 发挥“叠加”优势,打造优质政策环境。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企业需求,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政策链相互贯通。一是整合优化各领域政策资源。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的意见》,作为统领全局的指导意见,并配套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构建了“1+N”完整的政策服务体系。二是抢抓自贸区重大发展机遇。对标全国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优做法,深入推进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特别是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领域,创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首创经验;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招引一批总部贸易、平台企业以及高成长性企业入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新动能。

3. 树立“同心”理念,打造优质服务环境。

把企业发展愿景与开发区发展远景统一起来,织密涉及企业建设、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服务之网,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建立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大力推进全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通过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定期调度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分析研判形势,明确工作任务,加大横向协作配合,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抓好跟踪落实、督查和考核。二是推行领导干部服务项目制度。每名工委管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一个区内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主动上门宣讲解读政策,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诉求,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连续5年选派中层正职以上优秀干部到50多个重点项目担任项目特派员,一对一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0 多个,企业满意度一直保持100%,很多新进区企业主动要求配备“特派员”。

三是全力支持困难企业发展。树立“不让一家企业在春天到来之前倒下”服务理念,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和稳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大力实施“特别护航行动”,建立企业帮扶快速响应机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原料、用工、物流、资金等问题。制定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十条意见,强化银企合作,建立“无为惩戒”机制,对盲目抽贷、压贷、断贷的银行机构,列入“黑名单”管理。

打造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重点突出一个“好”字

人才是第一资源。烟台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抢抓自贸区改革机遇,整合全区招才引智各类资源,组建全省首家国际人才集团—烟台业达国际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双招双引、人才投资、安居创业等领域,打造全链条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在省内率先创建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才服务品牌。

1. 搭好平台,确保人才引得来。

一方面,全面整合存量资源。借鉴广州开发区香雪国际公寓建设运营模式,将政府管理的优质资产注入人才集团, 发挥集团投融资平台优势, 积极参与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三闲”处置和城市更新,建设集创客空间、科技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公寓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样板社区,各类载体面积达到40 万平方米。另一方面,探索创新增量模式。通过投资购买、合作开发、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发、建设、运营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引导创新型企业和高精尖人才加快向自贸区聚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力争3—5 年内,人才载体数量达到60 个以上、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2. 解好烦忧,确保人才留得住。

一是大力筹建人才公寓。通过自主合作开发建设一批、存量住房转换一批、租赁团购一批、孵化器共享一批、新建项目配建一批等途径,筹集建设人才公寓。采用市场化出租、专业化运营模式,为各类人才提供五星级安居服务。二是创新人才家属养老服务。通过引入战略合作者等方式,延展人才公寓居住空间和使用功能,配套建设、管理、运营人才养老公寓、医疗服务机构,让人才和父母近距离居住,打造“上管老”人才服务品牌,计划3 年内完成首期人才养老公寓运营。三是构建人才培训及子女教育体系。通过开发和运营教培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等资源,打造业达创业学院,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培训指导。同时,采取合资合作等模式,创新探索国有企业投资建设运营人才幼儿园、国际学校,配套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真正做好“下管小”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

3. 做好服务,确保人才发展好。

一是推行政务闭环服务。设立人才服务大厅,为各类人才提供企业注册、住房保障、税收优惠、人才绿卡、资金补助、出入境服务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二是推行投融资闭环服务。围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整合区内外基金资源,设立业达人才发展基金,对有潜力的人才项目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投资参股。制定实施《科技金融投保贷联动业务实施办法》等政策,为人才创业、业务拓展、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三是推行知识产权闭环服务。依托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庭、中国(烟台)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发区分中心等平台,打造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维权平台,构建“法律+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与“专利—保护—转化”的完整知识产权生态圈。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