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 助力打造高质量服务

       
    

李明珠



〔内容提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以“精简、统一、效能、便民”为原则,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审批服务体系。从聊城市的实践来看,虽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存在部门协同难、信息化支撑不力、服务质量有待优化提升等问题。通过开展行政审批效能专项职能运行监管,对部门职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了解、分析评价、督促提升,巩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效能改革。

 

课题内容

(一)评估内容全面

1.以权责清单管理为基准点。随着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深入推进,权责清单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审批、监管部门正确履职尽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查验“山东省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系统”,评估权责事项的动态调整情况,评估权责清单与“三定”规定的衔接情况,评估部门权责清单网上公示情况,发挥权责清单基础性制度效用,作为部门依法依规履职尽责的基本遵循,进一步夯实职责法定、权责一致。

2.以审管互动情况为连接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让审管关系从分散审批走向集中审批,把行政审批权力和监督管理职责分开,审管分离只是起点,效果在于后续推动审管互动,避免审管脱节。通过评估《聊城市强化审管互动工作暂行办法》具体落实情况,评估审管互动平台运行情况,开展行政审批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协作互评”,广泛征集审管联动方面的意见建议,分析存在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部门之间协同配合、高效联动。

3.以政务服务情况为提升面。行政审批服务坚持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导向,最大程度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做到快捷高效。采取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文件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实地评估,挖掘政务服务创新思路,通过评估“好差评”制度落实情况,找出制约行政审批效能提升的“病灶”,把脉开方,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二)评估流程优化

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导向的评估体系,系统性开展行政审批效能专项评估工作,包括部门自评、协作互评,社会调查、察访核验,综合分析研判行政审批效能。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评估发现的问题,组织部门进行整改落实,提出时限、质量要求,跟踪检查整改质效,形成“分析—反馈—整改—考核”的管理闭环模式。建立“以评促改、以改促优”长效机制,一方面及时发现短板不足,补齐短板,倒逼改革,另一方面总结提炼创新做法和改革亮点,营造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

课题结论

(一) “点”入手,运用权责清单依法规范行政许可

1.统一事项实施规范,推进审批事项清单化建设。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清理整治变相许可。统一明确352项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条件和材料、办理程序和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等内容,提升行政许可标准化水平,推动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和层级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2.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打造公平高效的审批环境。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检索、办事指南查询、线上办理导流、线下办理指引,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提高审批流程的可视化,让惠民政策阳光兑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促进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依法规范用权,让权力更好为民服务。

(二) “线”连紧,加强行政审批、监管互动衔接

1.规范审批事项划转管理,压实双方主体责任。一是推动事项交接顺畅。审批事项划转实施前,行政审批服务局与行业主管部门梳理权责清单,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基本原则厘清划转事项的权责界限。针对划转事项逐一签订 《事项划转交接备忘录》,明确政策文件、审批印鉴、档案移交、制式凭证、业务协调等方面的交接要求,确保审批事项有序运行。二是实现政策互通共享。印发 《聊城市强化审管互动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审批、监管部门政策互通的内容和程序,畅通线上线下常态化沟通渠道,确保审批效率不打折扣。纵向协调方面,上级业务部门组织行政审批相关培训和会议,下发行政审批相关文件,行业主管部门及时转发至行政审批服务局,需与上级部门对接的业务,负责牵头对上沟通协调。横向沟通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在组织论证、起草制定涉及行政许可的规划方案、产业政策、实施细则等文件时,同步征求行政审批服务局意见建议,行政审批服务局针对实施条件、申请材料等内容及时反馈,切实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据法律法规或上级规范性文件要求,拟新增、删减审批事项,调整审批事项内容等与监管密切相关的审批工作,提前函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2.加强审批办理业务协调,确保审批科学规范。一是编制《审管互动边界清单》。逐项梳理明确审批、监管部门责任科室,实现审批监管部门之间“点对点”高效对接。明确审管互动具体内容,细化政策衔接要求,统一审管工作标准,提高审管协同性。拆分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理清理顺互动环节和方式,确保全流程无缝隙衔接,消除审管脱节隐患,提升审管互动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涉及重大决策、技术性较强的审批事项办理,由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商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综合分析研判、提供专业支撑,明确审核标准要求,联合现场勘查、联合评审论证,出具综合性意见,实现审批与监管的有机衔接。对因审管分离造成的政策标准不统一、职责边界不清晰、信息推送不畅通等问题,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定期座谈讨论等方式,共同探讨业务办理条件,制定出台协商政策文件,及时推动问题协调解决。

3.健全信息双向反馈制度,实现审管联动紧密。一是运用审管互动平台推送信息。审管互动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及时全量推送审批信息,不断拓展信息推送维度,实现审批信息向多个监管部门同步推送,实现审批信息跨层级推送,消除部门间、层级间的监管“死角”。监管部门通过审管互动平台向审批部门推送涉及审批决定变更的监督监管情况,实现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推送。二是提升数据应用效率。统筹各个平台系统审批和监管部门账号个数及权限内容,明确涉及科室及人员职责,明确审管互动信息推送和认领时限要求,加强信息审核、人工校验,实现审批信息多路精准推送。对于自建业务系统,避免审管信息推送“二次录入”浪费人力、物力,审批监管部门通过自建系统实时查询审管信息,提升工作效率。三是建立结果互认的“闭环式”反馈机制。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结后,由行业主管部门同步认定审批结果无异议后,在法定或依法承诺的时限内完成证照配发。监管过程中对审批结果存在异议,及时反馈,审批监管双方充分交流意见,对确实不应准予许可的业务,在规定时间内撤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服务局根据监管情况,行政许可证件被吊销的,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信息认领定期通报制度,包括信息推送准确度、信息互认及时度、信息共享便利度等方面,每季度通报情况纳入全年政务服务考核内容,推动审管互动机制良性运转。强化问责监督,审批监管部门对上级新要求、新政策推送或抄送不及时,审管互动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关部门承担责任。

(三)全“面”提升,提升群众便利度和获得感

1.破难点,加快建设智慧政务。以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成果,打通信息壁垒,推行政务服务“智能审批”服务模式。对申请材料进行电子化改造,实现业务审批系统智能核验、自动调取比对、及时完成审批、电子证照同步制发,“智能审批”从受理、审批到办结全过程系统监管,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零跑腿、零时限”。例如,按照以往网上申请、人工审核、纸质批复、现场领取的传统办理模式,采伐林木许可至少需要7个工作日办结,实行“智能审批”后,办事群众足不出户,不需要准备纸质材料,通过山东省政务服务网进行申报,事项办结后5分钟即可下载《采伐林木许可证》电子证照,大幅提升办理实效。

2.通卡点,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以链式服务为抓手,以区块联动为依托,加强统筹谋划,优化服务模式,围绕涉企服务事项“减材料、压环节、优流程、缩时限、降成本”,推进企业从注册、准营、运营到清算的全周期集成服务。构建“一中心多支点”模式,“企业之家”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企业驿站”织密网格化服务体系,实行涉企事项“随时办、上门办、就近办、全域办”。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 15 个阶段事项,形成328个细化场景服务清单,符合条件的实施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开展联合评审、并联审批,平均材料压减55%、环节精简88%、时限压缩87%、减少跑动超过80%,实现审批效能再提升,有效助力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3.解痛点,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做实“好差评”制度,实现服务升温度。积极引导办事群众参与“好差评”,将好差评比例列入效能监管范围,推动部门增强服务意识,夯实政务服务责任,倒逼各项政策落实。高度关注市民满意度“晴雨表”,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用好评价结果,形成评价、反馈、整改全流程衔接,有针对性地改进政务服务,实现诉求快响应、政策直享达、建言促提升。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实现审批提速度。遵循“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对事前辅导、窗口受理、物料流转、后台审批、办结出证等服务环节开展精准化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知流程、会操作。督促业务科室、进驻窗口、综合受理窗口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政策及时融会贯通、流程持续优化再造,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促进各项改革落地见效。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实现制度有力度。建立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日常监管机制,校准监管“探头”,积极开展“体验式”监管,让监管“长牙”“带电”,着力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切实提升监管效能。推行“阳光绩效”建设,差评整改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评价结果纳入“红黄旗窗口”“服务明星”考核细则,从严从实奖优罚劣,转压力为动力,切实做好企业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