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探索与实践

       
    

中共毕节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内容提要〕贵州省毕节市委编办扎实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采取“五单工作法”,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实际、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体系,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做深做实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

 

试点情况

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等规定,按照中央编办《关于深化地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方案》 要求,毕节市委编办结合实际选取市信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广播电视台、市第一中学、市第二人民医院等6个市直部门(单位)以及大方、织金2个县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目前,评估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已圆满完成,试点部门(单位)党管机构编制原则得到全面落实、履行职责更加精准高效、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得到提升。初步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体系,在推动编制资源统筹和动态调整、促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

主要措施

1.突出组织领导,抓好评估试点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编委领导高度重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亲自审核把关方案,对评估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编办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加强组织、指导和调度;各试点部门(单位)和试点县积极响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评估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二是精心制定方案。根据省委编办的要求,结合毕节实际,研究制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试点范围、工作任务、有关要求等,对试点工作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经市委编委领导同意,印发《毕节市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三是及时抓好培训。市委编办结合实际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操作手册等,采取以会带训的方式,对市直试点部门(单位)办公室或人事科的负责人、试点县党委编办分管负责同志及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促进试点部门(单位)和试点县党委编办吃透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尽快明确评估内容、熟悉评估流程、掌握评估要求,高效推进评估工作。四是抓好督促调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各试点县和市直试点部门(单位)进行督查,确保了评估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注重实地督查,市委编办分管领导带队,相关人员参与,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大方县、织金县评估试点工作进行实地督查和现场指导,确保了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抓好工作调度,建立“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由市委编办督查科牵头,各业务科室配合,要求试点县和市直试点部门(单位)于每周三报送工作进度,关键时间节点,实行一天一调度,实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确保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2.突出目标导向,抓好评估体系制定。围绕“落实党管机构编制原则,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服务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目标,按照中央和省的评估要求,统筹考虑毕节机构编制和部门工作实际,按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分类,科学合理设置评估指标体系。一是注重落实党管机构编制原则。将党委(党组)履行机构编制主体责任情况纳入评估体系,重点围绕试点部门(单位)有关机构编制调整的动议是否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符合党中央有关改革精神和机构编制有关规定等内容开展评估,推动党管机构编制原则全面落实到位。二是注重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紧扣内设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使用效益设置评估指标,重点对主责主业聚焦程度、职责分解细化程度、协作配合履职效果、内设机构职责划分是否合理、工作衔接是否顺畅、人员编制统筹和内部挖潜效果、工作饱和度等开展评估,因地制宜调整评估指标体系得分权重,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按照“三定”规定履行职责等履职尽责方面的得分权重有所加强,对机构编制报告、统计、实名制管理规定等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方面的得分权重有所减少,促进试点部门(单位)加大资源整合和内部挖潜力度,不断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三是注重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将按照“三定”规定执行情况、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机构编制违规违纪问题整改情况列入评估体系,重点对是否按照“三定规定”履行职责、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实名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是否存在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整改情况等开展评估,不断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四是注重结合毕节实际。针对毕节行政编制严重不足,在大部分机关都相应设立了支持辅助类事业单位,承担了机关大量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体现被评估部门(单位)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任务饱和度等,须延伸将支持辅助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并纳入评估,最大限度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3.突出问题导向,抓好评估工作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通过自评、综合分析、实地评估等查找和发现试点部门(单位)当前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评估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问题整改落实。一是切实抓好单位自评。指导试点部门(单位)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收集2019年至今的相关佐证资料,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佐证资料,详细梳理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情况,从职责履行、人员力量统筹、管理规定执行等方面逐项开展自评,全面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的对策与建议。各试点部门(单位)均在 2022年 6月底前将自评报告和佐证资料报送同级机构编制部门。二是切实抓好综合分析。收集查阅评估对象年度工作总结、党委(党组)会议纪要、机构编制文件、内部工作制度等资料,综合运用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审计、督查考核、信访等检查考核结果,同时充分利用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等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全面掌握评估对象真实情况。三是切实抓好实地评估。在分析评估试点部门(单位)自评报告、查阅相关佐证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听取有关协作部门(单位)的意见议,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调阅材料等方式开展实地评估,详细了解掌握有关情况,找准影响机制运行的瓶颈,发现制约履职效能的堵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优化和挖潜创新建议,持续提高部门(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通过自评、综合分析和实地评估,共发现试点部门(单位)问题32个。其中,未经审批加挂牌子或挂牌名称不规范的2个;议事协调机构牵头部门履行职责需进一步加强的1个;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的4个;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需要优化调整的2个;编制资源使用率不高的7个;被借调人员时间较长或人员较多的4个;人员学历、年龄、专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的4个;职责需要强化或与当前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2个;存在长期不运行的权责事项的1个;编制资源分配不合理的1个;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1个;佐证资料不够规范的3个。

4.突出结果导向,抓好评估结果运用。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机构编制管理、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评估试点部门(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机构编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导向,采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挖潜增效,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一是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根据机构编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综合分析评估试点部门(单位)履职情况、执行“三定”规定等情况的基础上,与试点部门(单位)反复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按程序送审后,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评估试点部门(单位)。全市共反馈评估发现问题32个,其中市直17个,县级15个。二是切实抓好问题整改。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指导评估试点部门(单位)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逐项销号整改落实。能够马上整改的问题立即整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对于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编制资源使用率不高等事宜,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坚持整改,制定科学、合理的用编计划,提高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全市试点部门(单位) 共有立查立改问题 6个;限时整改问题16个;积极整改并长期坚持问题10个。三是不断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评估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一套符合实际、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体系,如,完善操作手册并更名为工作指引。探索建立健全部分管理制度,如,《中共毕节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实名制系统数据信息监测制度》《毕节市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结果与机构编制审批联动制度》《毕节市机构编制工作指南》等,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水平。

经验做法

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等党内法规制度,毕节市采取“五单工作法”,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实际、运行有效的评估工作体系,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做深做实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

1.编办定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以及有关机构编制职能运行情况,选择综合管理、监管执法、服务保障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市直6家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评估试点。大方县、织金县分别在县本级选取试点单位开展评估工作。明确试点单位后,机构编制部门科学拟定评估指标体系。在《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明确的指标框架基础上,参照中央编办《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样式》,结合实际按“一部门一套单”设置细化评估指标体系清单。

2.部门接单。评估试点部门(单位)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抓好评估工作。市委编办组织相关县党委编办、评估试点部门(单位)开展工作培训,让评估试点部门(单位)熟悉评估流程、掌握评估要求,确保接单能用、好用。评估试点部门 (单位) 认真对照评估指标开展自评,客观、真实、全面地收集归档相关佐证材料,系统分析本部门(单位) 职责履行及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总结评估经验做法,在规定时间内向机构编制部门提交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

3.编办评单。机构编制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调阅材料等方式到评估试点部门(单位)开展实地评估,视情况要求评估试点部门(单位)补充佐证材料,调研听取有关协作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机构编制部门在综合分析评估试点部门(单位)实际运行等情况的基础上形成评估结果,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存在问题、整改建议等,按程序审定后反馈评估试点部门(单位)。

4.部门改单。评估试点部门(单位)认真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的相关规定,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在规定时间内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对涉嫌违规违纪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确保评估工作取得实效。

5.编办用单。机构编制部门进一步完善评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评估发现问题清单机制、评估与审批联动机制等,加强对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的督促指导,不断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机构编制部门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机构编制管理、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深入总结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采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挖潜增效。

存在问题

在推进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过程中,虽然竭尽全力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全面收集佐证资料较困难。此次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要求各试点部门(单位)收集自 2019 年至今的相关佐证资料,由于佐证资料涉及面广,时间跨度比较长,全面收集佐证资料比较困难。如,有的单位考勤表丢失无法收集;年度考核表中的总结不够具体。

2.部分量化指标不易核实。评估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是需要试点部门(单位)根据自身的履职情况进行量化统计的,因机构编制部门不可能了解部门(单位)每一项工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工作人员的效率,很难对参与的机构、人员、工作时间等要素进行核定。如,工作任务饱和度、工作量与主要职责的匹配度、工作量与编制资源的匹配度等指标只能默认部门的统计数据。

3.评估指标体系需进一步健全。此次评估试点工作,市委编办参照中央编办《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样式》和省委编办《省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使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公益服务类)》,分类设置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共4套指标体系,但还未针对人大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群团机关、服务保障类事业单位等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构建符合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

4.运用信息技术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此次评估试点工作,市委编办充分运用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网上名称注册管理系统等收集、核实相关佐证资料,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未与纪检监察、组织、信访、人社、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涉及的相关数据只能从评估试点部门 (单位) 报送的纸质佐证资料中获取,工作效率不够高。

5.评估分数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探索。此次评估试点工作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总分120分,其中共性指标 100分,个性指标 20分,自评和实地评估阶段,各试点部门(单位) 和机构编制部门也分别对各项评估内容进行打分,得出了总分。可得出的分数如何利用,如何与机构编制申请事项挂钩,需要进一步探索,健全完善相关审批联动机制。

对策建议

在下一步工作中,市委编办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深入抓好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工作,以评估促进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1.持续推进问题整改。对评估中发现的需要限时整改和长期坚持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持续跟进督促,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属于体制机制的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属于部门(单位)自身原因的,督促部门(单位)提高履职服务能力,确保评估结果应用落地落实。

2.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群团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服务保障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等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特点,不断完善评估工作方案,压缩评估工作流程,细化评估指标体系,健全评估工作指引,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3.持续汇聚工作合力。加强与纪检监察、政府办、组织、信访、审计、人社、财政、政务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单位) 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巡视巡察、信访、权责清单、考核、人员任免等方面的数据,确保评估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提高评估效率,推进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断迈入科学、精准轨道。

(作者单位:中共毕节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