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委编办紧紧围绕“北转型”战略大局,针对总体规模、人员结构、资源配置、主体责任等方面发现的问题,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全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使用效益。
一是聚焦源头把控,科学配置编制资源。抓牢公开招录进编源头,按照从严从紧的总体原则,聚焦事业编制公开招录,对标高品质公共服务需求,重点从总量把控、质量把关、年龄优化和业务优先等四个方面,靠前指导招录计划制定,把控入编质量。抓好教育卫生用编“大户”,重点在教育、卫生两个编制资源规模较大的领域做文章,研究制定公办学校用编工作指引,加大教育系统内部挖潜;监测卫生用编趋势,从严从紧、科学用好公立医院空编资源,做到“两头控、两头好”。建立区级事业编制周转机制,除教育、卫生系统之外,探索统筹其他区级事业单位空编资源,盘活用好现有编制资源,扩大有效供给能力,全力保障重点领域编制需求。
二是推行并联会审,提升编制使用效益。严格落实事前预审,制定实施机构编制事项调整预审登记办事指南,优化操作流程,修订编制职数使用预审流程,相关单位因工作需要提出申请的,做好事前自评,经会议讨论后提供书面报告。抓好用编并联会审,在启动集中招录前,牵头人社、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研判用编需求,明确操作口径,压实主体责任,形成书面纪要,发挥并联会审机制作用。做实事后信息跟踪,及时维护实名制管理系统,做好重要事项必须对、全体人员随机对、滞后单位当面对的“三对表”工作,加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检查,确保系统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是开展评估问效,加强常态预警提示。优化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围绕“实效”方面,将评估指标细化为“内外部工作机制运行”“职责履行和取得成效”等六大方面,逐条量化赋分。完善评估工作方式,采取“日常+专项”的模式,将日常机构编制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评估范围,并适时组织专项评估,认真开展外部调查和实地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结合事业单位编制使用评估情况,形成分档管理,及时反馈给被评估部门,并列入向编委汇报议题。同时,建立预警发布机制,对照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就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编制资源使用、人员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发出预警提示,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