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委编办立足实际,以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优化管理服务为目标,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完善全流程监管服务,着力构建事业单位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切实保障事业单位规范运行、高效履职。
一是事前把关,严格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突出事业单位设立目标、业务活动与地区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当好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准入者。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论证审批环节,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与郊区同类机构及历史沿革进行比对等方式,反复研究讨论事业单位调整设立是否符合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政策法规要求。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分析论证,根据《关于推进区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编制规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口径,对机构名称、机构规格、领导职数、编制核定等从严把握,做到机构设置科学、事项责任清晰、编制配备合理。同时,推进编办内部科室业务联动,健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和法人登记联审联办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指导,督促按期办理法人登记、章程制定等业务,确保审批发文与登记工作有序衔接。
二是事中优化,提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效能。通过制定标准化办理流程、精简压缩办事时限,进一步提高登记业务办理效率,满足事业单位便捷化需求。将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等各项登记业务逐一梳理,编制《崇明区登记事项服务指南》,对时限要求、关键环节、要件材料等内容进行明确,并逐项制作业务流程图,统一发至举办单位、事业单位。坚持分类施策,优化审批环节,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事业单位登记申请,及时核准、当场发证;对提交材料个别形式欠缺、不影响后续判断和审核的无不良信用记录单位实行“容缺办理”。同时,以“严控增量、化解存量”为目标,持续推进注销登记,依据程序对待注销事业单位进行匹配分析,对符合条件的单位采取简易注销登记流程,缩短办理时长;对跨部门整合组建及整合后权利义务承接不明晰、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等情形,主动跨前,积极搭建平台,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解决注销过程中人财物等疑难症结。
三是事后跟踪,强化事业单位规范运行监管。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年度报告报送和公示工作,对事业单位登记信息变更、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等填报内容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公示内容真实有效。加强与纪检、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监管为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每年以3%-5%的比例抽取事业单位开展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对被抽查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登记业务办理、年度报告信息、岗位设置、财务状况、社会公益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将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和纪律执行情况纳入区委巡察、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范围,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反馈,借势借力督促整改,深度掌握事业单位活动情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为机构编制优化调整和精准监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